皇帝不妨仔细想想,假设各种情况,一个只想报复的凶人,又会牵连到多少好人,祸害多少家庭。
皇帝脸色渐渐难看起来,有些事情,还真的不能细想。
那,大赦天下不能做了?
柳芸摇头:倒也不是不能做,只不过,不能像以前那样,一概而论的放人。
需要制定一些细节,好好调查过才能放人,一些永远不会改的小偷小摸,哪怕情节轻微也不能赦免啊,放出去,岂不是给大家添乱吗?
哀家只是在想,若哀家有一仇人做了伤害一家人的事,好不容易才把人抓进大牢。
还没高兴几天呢,皇帝一句话大赦天下就放出来了。
偏偏仇人不做坏事儿了,再也没有理由抓人,哀家是原谅呢,还是不原谅呢?
不原谅吧,人家改了,原谅吧,这人之前做的坏事儿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心里郁气难消。
哀家恐怕都不知道该恨仇人,还是恨放了仇人的皇帝?
闻言,皇帝忍不住一哆嗦,这么说,大赦天下给他招了多少恨呢?
柳芸叹了一声:哀家从来不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些人不能随便放,否则,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日子又得添多少乱。
皇帝诧异:母后不是信佛吗?
那小佛堂的香火貌似没有断过,还有那么多佛的画像。
柳芸:这孩子到底会不会说话?
哀家的意思是,放下屠刀可以立地成佛,不代表之前拿着屠刀做过的事就一定能得到原谅,忏悔还不如做苦力更加有价值。
屁的立地成佛,那些佛凭什么替别人原谅?
整日吃吃素,念念经就是忏悔和吃苦了?
这两个词的份量何时变得这般轻?
皇帝认同的点了点头:那倒也是,不过,云昭这么大,四十几个府郡城,那得有多少案件,多少罪犯?
要全部好好调查一番才决定放什么人,不放什么人,这工作量那太可怕了。
最重要的是,调查的人还要信得过,不能徇私,光是想想那工程量,皇帝都觉得脑壳疼。
事实证明,大赦天下之所以画一条线,这边的全放,那边的全都不放,就因为柳芸的提议无法办到。
柳芸挑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皇上想,还是可以的。
大理寺已经腐朽至此,而且有专管的案件,刑部有作为的不多,也不放心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