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明什么?这都是我自己的教训。如果我早知道,我便不至于有了女儿后才与
吴丽春信口道,却突然噤声,生硬地转移话题,难道你不是这样想的?
诗千改还是第一次听到吴丽春提及自己的私生活,在原身的记忆里,她似乎是个寡妇,有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儿。
她没有追问那未竟之言是什么,转而拿起笔笑道:既然不止我一个如此离经叛道,那我便这样写给沈姑娘看了。
吴丽春:你要写回信?但这么多,你一个人可回不完。
若是以后其他读者知道了,也殷切写信过来怎么办?若不答,岂非厚此薄彼?
诗千改沉思了一会儿,突发奇想:你说,我要是开辟出一个新版块会怎么样?比如情感互助之类的。
其实吴丽春不也说得很好吗?
那就让有想法的读者互相交流,君不见早年的互联网上充斥着这种问答求助帖,还诞生了许多金句。她越想越觉得可行啊!
接下来的几日,《千金》的真假千金双双登场之后,《徽女日报》的销量突发了一个回升。
正常来讲,一篇小说的剧情哪怕再引人入胜,销量从第一册 开始都是逐步下跌的,到了最后一册才会突然攀升一下,这是辑书客们总结出的单行本的规律。
《千金》目前还只在报纸连载,原计划年后才出版第一本单行本,但由于它一文就带动了四成报纸销量,因此也可适用。尤其是现在临近过年,许多书店都歇业关门的情况下。
销量回升本就罕见,更罕见的是,随着真千金柳青环逐步与女主角过招,每日销量都在逆着往上走。
腊月十五日,英台派总舵把本来已经放了假的辑书客喊回来,连夜开会,做了个决定:趁年前把单行本样本赶出来,年关一过就发售!
众人:
看在银票的份上,痛并快乐着。
柳青环引发了巨大的热度,一时之间,各种报纸上都充斥着《千金》的评论。加上民间说书客、梨园客的改编传唱,这一次,《千金》的人气终于不局限于那些喜欢看报纸的读者了,在皖州,连不识字的地痞无赖都隐约听闻:好像有个叫翡不琢的文修火了,写了本书叫《真假千金》。
戏曲改编不可能把全文都盘下来,这几天最火爆的新戏就来自于玉钗、青环二人的对手戏选段,将前情后果浓缩,取名为《真假千金》,听客也就以为这才是名字。
归根结底,还是翡不琢人物塑造得好。
如今的市面上有一类角色堪称凤毛麟角有魅力的坏人。比这更少的,是有魅力的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