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姑娘,举止和江湖强人似的!
当然,支持者们反唇相讥。某种程度上,古人是比现代人更快意恩仇、信奉一命还一命的:
其他人写得江湖帮派文,怎么翡不琢就写不得了?
那孤女没了全家,谢知玉把仇敌交给她,这是大快人心的举动!
反翡读者寡不敌众,便又展开了新战场,专门抨击翡翠:
翡不琢瞎编一个玉石,你们还真信了啊?
她又是哗众取宠!这等大俗的玉石还引得书中世界人追捧,可见其格调之低
这一次没有大能下场,严理繁仅仅对《千金》的结局进行了一番批判,日常劝说翡不琢改投复古派。
《千金》的结局热度还没有褪下,各种说书、杂剧正风生水起。《赌翠》又添了把火,几日之内,翡不琢再次博得万众瞩目。
琅嬛。
要诗千改来说,她这篇文的主题,准确来说其实有两个。
一是赌石,二是□□两者都是早年网文大热过的元素。
在后者上,她一点都不怀疑这篇文会受欢迎,以前港澳台剧流行的时候,满大街都在说古惑仔,她妈妈还和她说过那时候的流行:戴墨镜、叼根烟、勾肩搭背在街上走咳,年轻人总是有点中二病在身上的。
至于赌石,它的灵感来源诗千改只和一个人说了。
【所以翡姐姐写这本书,只是因为想要那翡翠?】
灵犀玉网里,秦方浓道。
诗千改看着这句话,颇有为了这碟醋包了顿饺子的感觉:【你这么说,还真是这样。】
她自己是很喜欢宝石的,翡翠当然也爱,笔名里的那个翡字就源于它。
可惜她穿过来之后看过很多大雅的珠宝店,都没见着卖翡翠的。
出于小小的怨念心态,她定下了这个主题。
大雅的翡翠市场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市场。
在她前世的华夏历史里,翡翠彻底流行起来则是在清朝,在这点上,慈禧堪称带货达人。而此前,华夏对玉的主流审美一直和翡翠搭不上勾。
这让诗千改能够放心大胆地写了,就算未来翡翠成为一时流行,也绝不可能掀起文内那样的血腥事件。况且,大雅朝的治安还是很给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