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药膳手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3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吃到后头,拿蟹黄豆腐捣碎,汤汁拌进里头,晏桑枝吃了两碗的饭,撑得她干了一下午的活计来消食。

以至于晚上都吃不下去什么东西,囫囵烧了碗面,拌点蟹油,一把小菘菜,味道也好得很。

到第二日,起早她就熬了荜拨粥,余炭温着,请曹木工照看,把麦冬和麦芽也留在了屋子里。

和阿春一起登上桂婶的船,她的娘家在江淮城边上的平村,牛车路远,坐船甚是方便,不过一刻钟的时辰。

到了船里,晏桑枝简单说了下阿春,桂婶也没有多问,反倒是还在犹疑,劝说她,阿栀,婶子觉着这粮还是少买些,放一年也不好吃是不是。

婶子,我心里有数的。实在要是吃不完,我还能做成东西拿出卖。

知晓她心意已决,桂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而是说到自己孙儿头上,真如阿栀你所言,吃了那么多日藕粥,我又给宝哥儿补虚,这段日子我自己睡得舒坦不说,宝哥儿夜里都要惊醒的,现下也没再醒过。

那就不用再吃了,吃些鱼虾菜蔬,不要吃味重的,宝哥儿能熬过今年,日后身子骨就不会再这般了。

晏桑枝把看向窗外的眼神收回,语气淡然地回道,桂婶也连连应是,在短暂的攀谈后,便也抵达了平村。

这个村是种米的大村,才抵了岸,下了船,便是满目谷黄,稻谷连天。晏桑枝有些惊住,乱世到后头,地里的东西都少得可怜。如今见了这稻谷,她心里有股难以为外人道的欣喜与苦闷,一时竟怔住了。

还是阿栀过来叫她,小娘子,我们得过去了。

好。

她回过神,掩下自己的神色与他们一道过去谈米价。

桂婶他爹是个老实人,难得经手这么大的买卖还有不知所措,只会掏一把稻谷给大家看,今年这米好,你们瞧。

晏桑枝自己也随手抓了一把,确实是极好的,看了几袋都不错,当即便说就按这样的备个十石。

小娘子,老汉劝你先拿两石回去先,桂婶他爹也实诚,这稻谷才刚收,还没晒好,拿回去没多久就要生潮。不如过几日再来拿,到时候我们村的黑米和糯米也好收了,价便宜。

晏桑枝心里算这笔账,如果只收稻米是太多了些,再掺黑米和糯米倒是合适。

那我几日后再来?

五日。

她答应了,粮食她是要看着给重新装的,不能有湿气,到时候拿回去坏了,又不好说什么。

所以请了阿春一起帮忙看。

装好两石的粮食,晏桑枝真心想回去,却被桂婶和她娘拉住,一定要吃了这顿饭再走,还是特地置办的一桌。

农家也没什么好菜,买的半块肉剁馅,拿菜和面包了顿饺子,盐放得不多,倒是放了些自家晒的虾干,咸的一搁味道就鲜美起来。

肚子也饱了后,这粮他们一家子人全给搬到船上,晏桑枝付了六钱。

回到东城巷,贵子找人借了一辆牛车来,把粮食全给搬上去,累得够呛,到晏家后,晏桑枝过意不去,贵子叔和桂婶,你们今晚来我家吃。

不用,就这点事,搬几趟就成了,不值得烧顿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