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小进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十八章 睢州募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袁府募兵在睢州城已经家喻户晓,百姓们听到鼓声就像赶集似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了过来。

睢州百姓是很拥戴袁可立的,因为袁可立在睢州为百姓办了不少的善事,其中有一件就深得百姓的崇敬。

那是在万历四十二年,福王朱常洵要到封地洛阳就藩,朱常洵是万历和郑贵妃所生的爱子,因为朱常洵没有被立为太子,万历深感对不住郑贵妃和朱常洵母子,所以在朱常洵离京之时,万历把自己私攒的金银财宝,大部分都送给了朱常洵,并且从河南湖广两省,划出二万顷良田作为朱常洵的庄田,朱常洵就藩的一路,排场非常之大,车、桥、人、马、牛畜的队伍,有一百多里地,河南省各州县都派有人役夫马供其调用,睢州地处睢阳卫境内,睢州的人役夫马已多出其他州县一倍,还是满足不了朱常洵的派用,上面再次下旨,催征睢州三百名人夫,睢州百姓闻听此事,家家坐立不安,生怕把名额摊派在自己的头上。知州也是为难,摊到谁的头上都不好,他找到袁可立商议,袁可立二话没说就把这件事担了下来。

袁可立找到河南巡抚据理力争,巡抚看在袁可立的面子上,免去了睢州这三百名人夫的征调。

今日袁方募兵,睢州百姓念着袁可立的好,纷纷踊跃参与。

袁可立虽然没有参与募兵行动,但是他派出许多得力之人四处宣扬此次募兵之目的,而且还开出了募兵的条件:

一,募兵不世袭,也不终身服役,来去自由,一人应募,一家可资以养。只要被袁家军录用,每人给安家银五两,盔甲器械银三两。鞍马之费十五两,这二十三两银子可立即兑现。

二,加入袁家军,每月的饷银一两五钱。

在袁可立暗中推动下,前来袁方这里要求当兵的人不下数百,另外还有许多围观的百姓,把兵营大门围得水泄不通。

袁方带着叶廷桂、张从、袁福以及家将朱家龙、王辅,还有二十多名家丁,在募兵现场,摆放了三张方桌,六张条凳,每张方桌前坐了一个会算数的书手,负责给前来报名的百姓登记造册。

袁方手下两位负责谍报的汤祖契和王良逸也过来帮忙,他们一个代表汤家,一个代表王家,这就表示整个睢州的豪门都在支持袁家的募兵。

汤祖契和王良逸负监管书手们的造册。

募兵的大旗竖起不到一个时辰,前来投军和看热闹的人数就超过了二三千人,他们在兵营门前围成了半圈,因为有衙门的差役和袁家的家丁在维持场面,所以整个报名现场是井井有条,报名的青壮在方桌前排成了三条长龙。

袁方为报名设置了门槛,所以不是每一个排队的人都能够报名,这些排队的人必须通过袁方的三条要求,才能够坐到条凳上进行报名。

第一条要求,是不要市井油滑之徒。这种人心口不一、神色不定的,放在哪一朝哪一代都不受官府重用,这样的人,对官府律法毫无畏惧,要是招募到军中,无疑会对军中纪律产生极大危害。

与之相对应,最适合当兵的就是乡野老实人,就比如袁二宝,这种人一般都是黑大粗壮、能耐辛苦、手面皮肉坚实,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作,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性格耐力都优于常人。他们对官府敬畏,对法律遵守,在作战时会很好的听从将官指挥;

第二条要求就是年龄和身高,年龄要求在18~35岁之间,身高五尺二以上,明代一尺约为后世的31.1cm,也就是说,一米六以下的都要被淘汰。

第三条要求就是臂力,作为一名军人手无缚鸡之力是不行的,每人必须双手能够平举六十斤的重物。

以上三条要求通过之后的人,就可以进行登记造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