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李招娣脸一阵红一阵白,总觉得这是故意说给她听,回呛道:什么文章,就葵花这种差生,她能写啥好文章,京城大学肯定搞错了!
嘿你这人苏葵还没说话,正享受给众人吹捧苏葵的李大爷先不乐意了,人京城大学不比你厉害,人家都说好,轮得到你说不好?有本事你也自己写篇文章去,看人家收不收!
就是,人家都指明给葵花了,那么大个学校,还能有假?
众人正沉浸在兴奋中,把李招娣怼了回去,又赶紧催促苏葵。
葵花,快打开看看,我还没见过京城大学的信呢!
认字吗你?
不认识又咋了,我给我娃沾沾才气,那可是京城大学!
大家没有恶意,苏葵心情很好,就拆开了信。众人都仰着脖子看,李大爷也凑过来问:写的啥,你给念念。
尊敬的苏葵老师,我们已收到您的稿件
只第一句话,大家就愣住了。
作者有话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稿酬是非常高的,那会儿□□颁发了《关于文学和社会科学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基本稿酬是千字4--15元,后来降了点,但也不少。当时作家的一篇长篇小说能得几千元,就是一篇论文也能得一两百,好些文化人都能用稿酬在北京买下一座四合院,那时作家属于高薪阶层。
所以大家要是穿到五六十年代,又有能力写稿子的话,也别做生意了,就靠写作来发家致富吧。
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本章留言有红包哟~
第10章
苏葵老师,咱这儿哪有老师?
看一群人愣住,李大爷乐了,刚才他们邮局里也这么懵。
葵花,人家咋喊你老师呢?
听人说好像他们文化人就是这样,互相喊老师。
原来是这样,文化人就是讲究
都别吵吵,听葵花念信呢!
苏葵也顿了一下,他们以为这是老师投的稿吗?
拟定于下期刊登,稿费已随信附上,盼您再次与我们合作。京城大学文学研究所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