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大家从惊叹改为夸奖的话,苏葵没有骄傲,反而摇头道:几位老师太谦虚了,如果没有老师们对我的指点,我也不可能这么快完成,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她当初所学的一切也是前人留下,现在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指点,从这方面说,她的话确实没错。
难得她有这样的成绩还不骄不躁,丘良几人脸上都是和善的笑意。
对于苏葵同志的这份解说稿件,大家都有什么意见?
这才是今天的正题。
我没有任何意见。方才那位编辑第一个发言,之前他或许对苏葵还有些不放心,现在是完全肯定了她的水平。
也有人开玩笑道:书记,这样的水准,我是提不出意见来的。
纪录片总导演也代表制作团队发声:我们没有什么意见,后续的纪录片解说创作到时可以一并交给苏葵同志。
一道道声音响起,全部为她点头。
这一次,不再是空口白话打包票,苏葵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水平,拿到了制片厂所有领导干事的同意票。
中文版本没有问题,但法语版本还要参考弗洛朗公司的意见。
此刻,他正在听苏葵为他翻译刚才几人的话。
丘良问他:弗洛朗先生,您对法语版本的翻译有什么意见吗?
他将手里的稿件顺手递给旁边的人,脸上明显是满意:我完全信任苏的翻译水平,显然,她的文学写作水平也一样让人惊叹,不是吗?
当初就是他大力推崇苏葵的文学和翻译水平。在看过她翻译的《小草青青》之后,他对苏葵的信心更足,现在这份翻译稿件的出现,更是让这种信任达到了顶峰。
显然对面的反应让他心情更加愉快,他当初是对的,他的眼光一如既往的好。
于是,两方终于就此事达成了统一,会议正式决定,由苏葵同志担任纪录片的解说以及法语的翻译工作。
弗洛朗身为公司最高决策人,不可能在华国待太久。他提出,希望制片厂这边能先出一部分样片,他要先带回国内,至于后续的拍摄,他会找团队跟进。他们并不着急拍摄,反而叮嘱一定要注意质量。
纪录片尚未拍摄完毕,目前只有前半部分,是十周年庆典以及十大建筑的摄影,也是苏葵这次解说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