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待会儿就能看见他们?
不止是他们,咱还能看见首长呢!
首长!
是啊,大家都激动起来,纷纷问啥时候开始。
苏葵和秦晓兰来的,看着已经占满了整个广场的凳子,甚至来晚了只能往树上爬的人,正考虑坐哪儿,结果大家都在喊她:葵花,来,你坐这儿,咱给你留了位置的。
开玩笑,跟谁抢地方也不能跟葵花抢啊,巴不得她就坐自己旁边呢。在大家一致要求下,苏葵就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地方,就和苏全福这个大队长在一块。
还真是苏葵啊。放映员还想说什么,结果人就全跑到苏葵那儿去了。
还是他主动上前跟苏葵握手:苏葵同志你好,没想到会在这里跟你见面。
苏葵也向她问好:同志,这一趟辛苦你们了。
他们确实特别辛苦,就两个人,还要带着那么重的机器四处下乡。
不辛苦不辛苦,应该的。他年纪不大,见到闻名全国的名人还有些激动,苏葵同志,你比我们辛苦多了,也比我们厉害多了。
纪录片引进国外,那么多种语言可都是她一个人承包的,这谁能做到?
怕苏葵不信,他还说:可不是一个人说的,就是外国人也说厉害。
另一位放映员也过来加入话题:是这样,听上面说,其他国家对这部纪录片评价很高,特别是法国那里,听说还上了他们的报纸和电视的。
其实这个苏葵知道的比他们多,本次纪录片引进最受关注的本来是苏联,谁知道半路夭折,最受关注的成了半路决定加入的法国。
上面对这样的文化交流十分看重,又是弗洛朗大公司亲自过来跟进,还有苏葵给弗洛朗出的一系列营销策略,在各个媒体上面狂轰乱炸,获得大规模好评当然是在情理之中。
弗洛朗还亲自给她写过一封信告知这件事,感谢她在其中出的力,并且希望下次还有合作的机会。
这消息苏葵知道大家可不知道啊,听着特别来劲,让放映员给多讲点,那外国人都是咋夸他们的,他们爱听。
放映员都抵不过这样的热情,连忙喊着要放电影了赶紧溜了。
本来放映前一般都要请大队长讲话的,苏全福知道大家都等不及了,直接喊开始,又想让苏葵讲两句话,苏葵也说让大家好好看就行,这都是组织上对我们的关怀。
也就一句话,大家还拍着巴巴掌,硬是搞得像领导讲话一样。
两个放映员,一个守着发电机,一个守着放映机,随着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标志浮现,电影的主创团队也出现在大荧幕上。
认字的人已经看到了解说:苏葵几个字,忍着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一九五九年的京城,此刻正沐浴在建国十周年的欢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