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片场女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15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借着林昙的规划,众人直接拉了圆桌会议,请陆辞作为会议记录人,开始规划所有内容的落地和执行。

另一位与会的制片人,虽然没有如林昙一般对市场和项目未来的洞察,却对行业非常了解,各环节制作团队的状况也了若指掌。

当大家提出需要特效制作时,这位制片人立即罗列了4个制作团队,并如数家珍的将每个团队的优缺点、价格、制作风格等等全部当场细数。

他甚至捞过电脑,找到这4个团队历往制作的特效产品,给大家分享观摩。

之后,大家即刻开始讨论筛选,将合作方拟定在2个制作团队之间,待制片人分别跟这两方制作团队沟通过后,根据具体状况再最后定夺由哪一家成为他们电影的外包合作团队。

商定这一趴,大家又提到动画制作,出资人想要干脆找日-本的专业团队来做,原制片人和林昙不约而同提出异议。

两人对了下想法,一拍即合。

当下国内的绘画制作水平其实非常高,很多画手的审美、风格、技术都不逊色于日-本,问题只在于他们没有成长的机会,也没有与电影团队合作的机会。

所以不如找这种知名的漫画家,加上顶级游戏公司的美术总监,配合国内物美价廉的动画制作团队,再与游戏过场动画的优秀外包团队联合出品,只要导演把好关,制片人打好配合,大家慢慢来,一定能把这条路捋顺。

虽然可能会比较辛苦,但一定更便宜,效果也一定更好。

而且一旦这个流程搞遛了,后面再继续制作这类电影,国内的水平就会比以往更成熟,这对整个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都有好处。

有关部门应该给我们团队发终身荣誉奖。资方代表听了也觉得合理,只要大家真的能按照说的落地,他当然乐见其成。

会的。林昙自信道。

她的表情、声音和眼神,总是有安抚人心的力量。

围桌而坐的人,除了陆辞,都比林昙长至少8岁,如今看着林昙温柔的望着大家,竟觉得林昙才是这个团队的精神领袖,才是大家的灵魂母体。

接着,导演们也商讨了合作模式,又拉着林昙和原制片聊了编剧的拟定方向。

从项目制作最初需要的团队,一样样往后捋,创制发,又聊到院线。

林昙建议现在就拉一个院线进场,成为项目的投资人之一,因为现在随着电影市场越来越好,院线作为发行平台,身价一定是越来越贵的。

他们越早去谈,支付的成本就越低,这就跟买房一样,越早买,越便宜。

大家又开始商讨跟哪个院线合作最好,一般院线倒是无排他性,你在这个院线公司发片了,其他电影院也愿意上,但排片量、排片时间之类的就要单独一个一个的谈,合同必须拟定的清清楚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