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九八一年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68章 釜底抽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家园集团”率先开工的十栋三百套商品房已经砌了两层,轮廓出来了,问题也来了。

什么时候开始卖房子啊?有人愿意买吗?

由于地价便宜,又由于使用了一半计划内建筑材料,所有的成本摊派到房价上,一个平方一百二十块钱左右。

黄瀚得到这个数据时没有一丝意外,因为他这几年一直关注建筑成本。

八七年差不多是这个价钱,如果建筑材料都是计划外价格,应该是一百五十块左右。

九月底,马县长、王慧、陆惠特意找黄瀚商议如何定价?他们认为看三成毛利润差不多。

此时的房子一年一个价又不怕滞销,明年下半年还会出现抢购潮,只要是东西就卖得掉。

那时黄瀚已经十八岁,足工作两年了,耳闻目睹!

太多家庭买回来许多根本用不上的商品!后来发现日子还是一样的过,天没塌下来。

有人犯愁了!我家干嘛买了几箱蜡烛?这玩意儿我家用,五百年能用完吗?

退?往哪儿退?人家营业员比他牛,把他训得跟孙子似的!

那时抢着买,你抢得最凶,你不抢我们也立马卖给别人了,你现在给我们退回来,我们卖给谁去?

没辙,只能拿到街上说好话讲明原因半价卖!

买的人还笑话他,怪不得有一阵子连一根蜡烛都买不着,原来都是你们这种人买走了。

然后就有人讲他家邻居买了几箱火柴,现在整个箱子里的人家都在用那家白送的火柴。

黄瀚不蠢从来不干这种傻事!

但是因为傻子很多,有时候哭笑不得!

记得鬼子家遭遇地震核泄漏的那一阵子,传出谣言吃碘盐能够防止辐射。

黄瀚嗤之以鼻,嘲弄那些抢购碘盐,最后把超市、小店的盐都买光了的人。

然最后,黄瀚被现实嘲弄了。

为啥?盐是生活必需品,黄瀚家没盐可用了。

没辙打电话给刘小明,让他送一斤盐救急!

这个道理告诉黄瀚,大家都犯傻时,你也得被傻掉。

已知国家放开名烟名酒价格管控时会有短暂的失控,导致抢购潮发生。

在这个特殊时期,绝大多数商品售空,供销社的货架上都没东西摆,屈指可数的商品都不敢拿出来,只能悄悄的隔着铁栅栏门卖。

为什么?担心又涌来几百上千人,挤翻了柜台,踩伤了人。

房子家家户户用得上,货真价实,才是真正的买到就是赚到了。

被谁抢购到了房子,谁沾光!

定价哪能这么便宜?要充分考虑物价、地价、劳动力上涨因素啊!

黄瀚直接给了基础价二百四十八块一个平方,这是四楼的价格,一楼低百分之五,二楼高百分之五,五楼低百分之五。三楼高百分之十。

不是每一栋都有六楼,占比不超过总数的三成,价格比基础价低百分之十五。

“价格直接翻倍?这……这……,会不会太贵了?”马县长被惊着了。

黄瀚不以为然道:“没有翻倍,计算成本时所有的材料都应该按照市场价计算。你们想想,私人造房子,有几家能够买得到计划内的钢材、水泥?”

“全部按照市场价算成本,这个价钱也嫌高!”马县长坚持道。

年轻时的马县长在供销社干过,固有思维里,国营商店零售价是在批发价基础上加价百分之十左右。

他根本接受不了翻着倍定价!况且此时的供销社、百货公司、糖烟酒公司等等国营单位,根本没有定价权。

太多商品甚至于是国家定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

要不然也不会因为国家放开名烟名酒价格,导致恐慌,导致发生抢购潮。

名烟名酒其实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遥远,价格放开应该对老百姓的生活没啥影响。

但是被恐慌情绪笼罩的老百姓是没有理智的。

黄瀚已经在考虑三水县怎么度过那段时期。

大力推销房子,让群众手里的钱大量减少肯定能够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再全天候在广播里、电视里宣传,给予一些承诺,相信能够消除群众的恐慌。

“王总、陆书记,有关于材料价格你俩最有发言权,就这一个月,钢材、水泥的市场价涨了多少?”

这方面黄瀚有经验,因为原本轨迹他有一个同事交了八千块参与老婆单位的集资建房。

两年后,没拿到房子,单位退了八千块,连利息都不给。

为什么?开始集资时算好了,一套四五十个平方的房子八千块差不多。

然由于单位的工作人员缺乏做这种大事的能力,多次开会研究,再把集资款收上来,就花掉了大半年时间。

计划中建五栋,实际上只完成了一栋,然后就没法做了。

为啥?材料、人工都涨了,让职工再集资补足差价,由于单位领导失去了信任,遭遇抵制。

最后相当于是五个参与集资的家庭争一套房子,弄出来一地鸡毛……

见黄瀚和王慧都以询问的目光瞧自己,事无巨细的陆惠立刻掏出笔记本读数据。

“家园集团”这么大的采购量都不得不被动接受涨价,看来不考虑这个因素真的不行。

马县长听得触目惊心,一个月涨这么多,三个月、六个月会涨多少?

看来是得把价格定高点,大不了形成滞销时再降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