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记者突然想到某个问题,用平生最大的声音叫道:“那你第四部,也是根据数学来推演的,对吗?”
这个提问落下,当场寂静,记者紧紧捏住话筒,等待着爆料。
杨帆望向音乐圈的那堆人种,给予歉意眼神,以冷静的口吻回道:“是。”
霍尔眼前发黑,脚底一软差点站不住,眼疾手快的李云飞赶紧把他扶住,另一遍的钢琴家也上前帮忙。
霍尔喘着粗气,拨开两人,想要再次驳斥,话音提到桑门,又缩了回去。
还有什么好说的?连第四部都是这样来的。
他无力的一屁股坐下,茫然不知前路。
“杨帆,你怎么能这么做。”李云飞心痛地看了眼半个老师,这位大师的精神已崩溃了,怕几个月都缓不过来了。
他放声大叫:“你这是把个例当成整体,以偏概全。也许刚好只是创世纪能够应用呢?”
“对,李云飞先生说的对。”杨帆表示赞同,在众人又被立场摇摆搞地莫名其妙时,他表达了自己的理念,道:“所以说,它是一个猜想,新的数学猜想。”
在世界二十亿人面前,杨帆堂堂正正的说了出来。
不管是现场的或者电视机前的数学家,好似被闪电打击中心头,迫不及待的跳出来。
“数学猜想?近百年里唯一出现的数学猜想啊。”
“继20世纪初理论数学家希尔伯特23个猜想之后,百年来后人只能想办法完成猜想,而从来没有新的猜想成立。”
“数学的路,被前辈们走尽了。当代的数学家,都是在帮前辈收尾,开拓实在太难了。”
音乐家,以无可辩驳的姿态,完败。
证据太明显了,世界艺术圈两百年里,没人为创世纪延续,而只有拥有数学天分的杨帆,把它更向后推演。
这不更证明数学与音乐完美结合。
从而成就了一个新的数学猜想,并在瞬间,被世界认可。
“杨帆先生,你为这个猜想命名了吗?”
“它叫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报道?”
“音乐数学猜想?”
终于在世界面前,证明了数学的伟大,证明了这个猜想的可行性。杨帆闭上眼睛,回忆起种种艰辛。
他喜欢音乐,很多人就是通过音乐才了解他的。比如国内,他通过一些消息,也知道自己被国人认可了我们的钢琴家。
现在呢,也许有人失望,也许有人会更加认同自己。比如冯耀老师,江院长。数学的路,注定不被大众理解,它太孤傲了。
睁开眼睛,面容神圣又光辉璀璨,携带地穿透力的声音,回荡世界:“就叫它杨氏第一猜想。”
嗡嗡,如同真理在耳畔掠过。
听懂内涵者,无不为眼前年轻人的气魄倒吸一口凉气:“有第一,自然有第二。这是要设置无数杨氏数学猜想了?”
他才仅仅是十八岁的高中生啊。
他是要建立自身的数学体系,让无数杨氏数学猜想,流传……千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