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是隶属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学术期刊,由于是一家出版社底下的期刊,身世令它更注重公众效应,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各家刊物都有各自的政策,有的刊物倾向于少登或不登有争议的东西,而《nature》似乎更鼓励某些带有争议性的研究。
往往在带有争议性的研究发表的同时或以后,《nature》还会组织有关的讨论,让不同的看法意见得以表达,这不仅可以起到活跃和引导科学研究的目的,也增加了刊物本身的能见度。
所以单纯从市场以及学术氛围来说,它更喜欢刊登那些在科学界比较容易被接受,同时又能引起大家兴趣与争论的东西,过于深奥狭窄的研究反而不太容易在《nature》上发表。
而与《nature》形成对比的,就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下属的《science》杂志。
《science》有一个很大的评审委员会负责审稿,评审委员会成员由世界知名科学家组成。它的审稿程序不像《nature》那样要先由编辑进行审稿,然后再寄给相关专家审稿。《science》在审稿环节上显然更具严谨性,不易受值班编辑的影响。
当然,评审委员会这些科学家的背景与组成成分,对稿件的筛选依旧有着很大的影响,想要完全杜绝人为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只是在周晨看来,有着学术背景的《science》,比之商业背景的《nature》,很大程度上更能获得他的信任。
这已经不是谁更优的问题了,而是期刊与期刊之间的理念,或者说运作模式不同,“被《nature》退稿”的现实,让周晨更加倾向于《science》。
他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自己的论文有相当大的概率通过《science》的审核后,便决定不再考虑《现代物理评论》这类业界权威的杂志了。
……
杨河信那边,结束了与周晨的通话后,杨河信并没有将此事放下,他让小孙女自己看电视,转而拨通了梁致远的座机,笑着将他得到的消息告诉了梁致远。
梁致远听后也是莞尔,“一个人的成材少不了磨砺,我看这件事对周晨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没有告诉小晨应该去投哪家期刊,让他自己做选择。”
“这就对了,一个人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对了通向成功,选择错了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无非是多绕一条弯路。”梁致远笑呵呵地道。
从心底里,他十分看重周晨的那篇论文,论文之所以被拒稿,只是因为还没有遇到一个看好它的审稿人而已。
“对了,你打电话过来不是单纯告诉我这件事情的吧?”
“是的,我想请你帮我打听一下,周晨那篇文章被《nature》拒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梁致远是业界大佬,在很多地方都能说上话,杨河信找上他,很大程度上希望借助他的力量。
“好嘛,看来你这个做导师的也挺不服气的啊……”梁致远笑着说道。
“不过也是,周晨是你的高徒,好吧,我打几个电话问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