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乱谈西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十三章被耍的猴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在《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欲擒故纵”。解释是:先放后收,放为虚,收为实,结果在遮遮掩掩,虚虚实实中赢得胜局,着实阴险,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齐天大圣孙悟空,一直是许多人儿时的偶像,(包括我,画外音)他让人们,津津乐道,并且深受大家喜爱。为什么大家喜欢他?有人会说本领大,会说好玩。但是本质上大家喜欢猴哥,也许并不是这些东西,而是孙悟空本身的反抗精神,无法无天,以及那种绿林好汉的豪爽。

人们喜欢看到的,愿意看到的,是哪个在花果山上无拘无束漫山跑的野猴子,是那个只身一人就敢战天庭的美猴王,是哪个偷食仙丹,蟠桃还敢打包带走的猴子。

不是一个西游中,被人漫天耍的“人”,更不是一个工具,一个空有一身本领的躯体。

纵观前后,悟空都在风口浪尖上“跳舞”。当他戴上了命运的枷锁,紧箍儿时,那之前的反天反地,站在三军面前说豪言壮语的偶像不见了。我们眼中,能看到的只是一个一路喊打喊杀的动物,不仅被自己人排挤,还被有实力的妖怪欺负。

从结果看,猴哥有了“斗战胜佛”的称号,永享极乐,修成了正果。西行一路修的不仅是心,取的不仅是经书。更是磨掉了悟空的傲气,野性,成为了一个工具,一只被驯服的猴精。

西游中最套路的人物设定就是孙悟空。为什么不是马?不是牛?不是猫?因为猴子野性难驯,猴子灵活,猴子爱吃桃子,吴老爷子这个猴子的设定太经典。

猴子生性贪玩,在太白金星招安孙悟空后。悟空在天上游手好闲,原文中“闹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子: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耀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郡神,惧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可以说悟空的公关手段是相当好的,不管是谁,不论官职大小,都能拉上关系。

这样的闲,于是玉帝派孙悟空去管蟠桃园。一只猴子在面对桃子时,怎么可能无动于衷?蟠桃圆的桃子被孙悟空偷吃,就是玉帝安排好的,目的就是让猴子去偷,从而捣乱蟠桃大会。

蟠桃大会算是一种变象的表彰大会,之前也有说过。算天庭第一大会,牵扯着很多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与道家内部的权利分割以及势力范围有直接联系。

不论是影视剧,还是原文,玉帝都是三届正主,但是真正的掌权人平不是玉帝,而是在三十三天外的太上老君。玉帝能调动的人,只有托塔天王父子和四大天王,和一些不厉害的神仙。可以说捉拿孙悟空的十万天兵,并不是正规军,而是杂牌。

虽然玉帝非常厉害,但是不可能出现妖怪就要三军总司令亲自上,有失身份。天庭中大部分的大能,都在太上老君的手下,或者是三清的门徒。就连二郎神,也是听调不听宣。玉帝做到这个份上,位子已经不保。

当敌人强大时,自己解决不了,很多人都会停下脚步,审查时度,一方面整顿自身,一方面找找外援。玉帝找来的外援就是西方佛教,西方要扩张,而自己内部矛盾过强,斗不过。当出现一个新的敌人时,内部的权力纷争就可以减轻,自己玉帝的位子才可以坐稳,玉帝和佛教一起演了一场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