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说此人是个皇子,只是看他通身的气度,说他是久居高位的帝王寇准也信。
寇准少时曾见过越帝谢至文,心道这三皇子长得和他爹也不像,若不是这身天家气度不能作伪,他都要怀疑眼前这人的真实身份了。
这便是京都?男人仰头打量着城门匾额,似自言自语。
寇准耳聪目明,即刻接话:回三皇子,如今已经称作上京都了。
闻声收回视线,顺着马凳下车:劳寇大人久等,此番进城可要置换车马?
外使入宫皆要换乘,寇准道,三皇子放心,一切皆已准备妥当,还请殿下随我入宫。
随行使团分作两路,一路随闻声进宫,一路随鸿胪寺官员回典客署安置,很快城门外便再次宽阔起来。
过路的人尚未聚集,如此也显得城门不远处一座青盖马车尤其突兀。
马车里坐了两个人,正是目睹使团进城的益王谢渺与宋茯苓。两人较鸿胪寺那帮人还来得早,就为了睹一睹这位三皇子的芳容。
如何?谢渺先开口:可有把握?
他问的自然是宋茯苓可有把握看穿此人心计,也好在会谈前有所准备。
宋茯苓闻言撂下车帘,示意车夫回城后才道:隔得太远,看不真切。
本王觉得此人应该颇为难缠,谢渺正色沉思,旁的不说,就说这身气度也非常人可比。不知道是不是本王的错觉,总觉得此人身上颇有煞气,刀剑上舔过来的煞气
宋茯苓:殿下也有此感?
可是本王并不曾听说谢祁还上过战场,难道越国这些年如此混乱?谢渺着实不解。
宋茯苓当然知道越国没有战事,心中已起了疑虑:殿下,待会儿会见此人的时候可否让宋某旁观?
你也要去?提前现身是不是不太好?
不露面,幕后旁听即可。
谢渺:如此再好不过。
另一边,闻声一行人已经坐上皇宫内院的马车。越往内城靠近人声便越鼎沸。等到众人鼻尖萦绕着一阵浓郁的酒香,也就知道离皇宫不远。
闻声被这阵酒香勾起熟悉的记忆,将车帘撩开一道口子,街边酒楼丝竹管弦声愈发清晰。
寇准留意到他的动静,御马上前两步:三皇子可是觉得此景稀奇?待面过圣上,下官自会带着三皇子殿下于城中游历一番。
不,是这酒。刚才的酒香他十分熟悉,却又一时想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