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帝把闻声当作利刃,殊不知这利刃原本就是奔着君侧而来。
今日下朝,朝士大人们大多从李世琛跟前绕行而过,多有撇清关系之意,只有御史郑诺上前劝道:回去吧,此时告老还乡圣上还能念念旧情,只你这长孙却无论如何也保不住,谁让他动到殿下头上?
是是有人害我李世琛强撑起精神。
你若对长孙多加管教,今日何至于此?郑诺看了一眼周围,俯身道:说这些都晚了。
现在最好的办法是保存实力,养足精神再做打算,再继续跪下去别说你那宝贝孙子,你自己也没了,好好想想。说罢拍了拍他的肩膀,叹息着离去。
这一幕落在闻声眼中,回府后立刻来找宋茯苓,与他说了宫门前的所见,而后又道:你此时要做的,是去圣上面前求情。
宋茯苓自然不答应:你与父亲沙场征战,朝堂谣言四起的时候怎么不见他来求情?我不去!说着还推开车椅置起气来。
闻声耐着性子:我说的求情并不是真的让你替他说话,血海之冤哪儿有这么容易放下?
那你是什么意思?宋茯苓瞟他一眼,还有些怀疑。
不够狠。闻声道:爱若至宝的长孙正在牢里受刑,他却在宫门处好吃好喝地等着,还不够。
宋茯苓立刻明白了闻声的意思:你是说
闻声眸色深沉,定定地看着眼前车椅上的男人:我要拿下刑部,如此才有覆查旧案的可能。
大理寺详断,刑部覆审,御史监察,这三环前两个都与李世琛有关系,如今他地位不保,手里的东西自然要有人接管。
宋茯苓不蠢,他自然想到其中要紧,方才只是被愤怒占据了上风,此时冷静下来不禁陷入沉思。
片刻后他忽然抬头:我现在进一趟宫。
嗯。闻声见他想明白,眸底终于带了两分笑意。
宋茯苓当即叫人进来更衣收拾,连忙赶往禁城。不多久,宫内传来消息,庆帝念相国辅国有功,免其长孙死罪。
然李岩施虐幼童、迫害妇女、触犯储君证据确凿,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改宫刑后逐出上京,永不录用,着李世琛亲自审刑。
消息传来,李世琛面如死灰,当场撅过去。
与李家的阴霾不同,城内的百姓却因为此等变故陷入沸腾。
丰和楼大堂里有人呼:上京大害已除,简直大快人心呐!
有人问:这大理寺和刑部多是相国的爪牙,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究竟是谁翻出来的?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