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皇上都亲自验证过了,那提高收成的效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啦。长安的百姓们大部分对李世民还是很信任很认可的。
再这个钾肥还经过了杜乘风长达几个月的跟踪试验,大家心里也就更放心了。
如果长安城内还有另外一个人和李世民一样能让百姓们无条件信任的话,那无疑就是杜乘风了。
此时要是杜乘风在这儿的话,肯定要给李孝恭真心的点个赞。
这李孝恭还真是好人啦,这番解释无形之间,又让杜乘风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拔高了一节。
其实李孝恭之所以这样,也只是想增加一些服力,让百姓安心地购买钾肥罢了。
毕竟这东西的保质期并不长。老百姓长时间不认可的话,就浪费了。
“好!多谢皇上!多谢杜郡公!多谢王爷!”
人群中不知道谁突然喊了一句,而且感觉得出来,绝对是由心而发的。
没想到这句话很快得到了外面很多百姓的共鸣,大家不约而同地高声呼喊起来。
“多谢皇上!多谢杜郡公!多谢王爷!”
百姓们都不是傻子,他们感觉得出来,皇上这样的举措和杜乘风远域千里求证的行为,都是真心为了他们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
经过这样一番解释,接下来就顺利多了。
大家都自发的整整齐齐地排着队,一人一斤精盐,顺便再买上2050斤不等的钾肥,背回家去赶紧给自家的农作物施肥。
就像李孝恭的,他们不能浪费了杜乘风的一番良苦用心。
长安城的普通百姓,虽然大多数并不富有,但是一两百文一般的家族还是拿得出来的。
用一两百文钱换回几亩地一半的农作物收成,这笔买卖怎么算还是很划算的。
当然,不出意外,人群中也不乏有许多投机倒把,想趁此机会囤货大捞一把的商人,还有一些世家的代表人员。
他们得知此消息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利用信息差,通过大批量分散购买的方式,在长安囤集一大量的精盐,然后再抬高几倍的价格偷偷运往长安城以外的各大城池出售。
虽然朝廷禁止买卖私盐,可是在高达几倍的利润面前,暗地里通过一些非法手段出售又能如何呢?
只可惜,杜乘风和朝廷早就洞悉了他们这些饶心理,推出这种限购制度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让他们彻底傻眼了。
最终他们也只能和普通百姓一样,每人带着一斤的精盐回去了。
类似的情况,在其它三个大唐盐坊也是同样的发生,最后也是通过户部官员的一番解释,大家才释然了。
而远在炎黄帝国的杜乘风,不知不觉间也因为这个,在长安百姓心中的声望再次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