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会很难堪, 甚至对于一个年轻又骄傲的灵魂来说,称得上痛苦。
但同样的, 它也是自由的、不被牵制的。
这是属于她的路。
房间里,有很久都没人再开口,只剩下浅浅的呼吸。姚安站着、站着,耳旁充斥着挂钟滴答作响的声音, 脑海里浮现出书本上各种各样的道理。
在某一个瞬间,她突然生出了决心和勇气。
于是姚安说:“我去处理一下昨天的数据,争取下午之前发给您。”
教授的眼神里带出一丝欣慰, 嘴上一点没松:“好, 不要太晚,等你的消息。”
啪。这是水杯被从书包侧兜拿出来,放到窗台上,发出很轻的震动。
咕噜噜。这是椅子被从办公桌前拉开, 发出的摩擦声。
叮叮叮叮。这是电脑开机键被按下,屏幕亮起来时的Windows经典音乐。
——以上这些再细碎不过的声响,在此刻安静的办公室里, 显得格外刺耳。
姚安在属于自己的座位上重新坐下, 一边尽量降低噪音,一边硬着头皮、努力去忽略身后那些探寻的眼睛。
很快就会过去的, 很快。
一天不行就两JSG天。两天不行, 就一个月。
既然已经做了选择, 就要坚持下去。
而如果每一分、每一秒都如此煎熬, 不如先从拆解时间开始。注意力陷进具体的事务里, 也许会稍微好一些。
第一个小时,去把昨天没有做完的工作收尾。第二个小时,去设计繁琐的调查问卷。第三个小时,把视线集中在不断闪动的数据上面。第四个小时,打电话安排被试来实验室。
时间在缓慢地流淌,里面夹着碎玻璃。一点一滴生生熬着,才算是到了下午的组会。
这也是一天当中,姚安最害怕的时候。
想想吧,一群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要脸对着脸、迎接那些意味深长的打量。
不管做过多少心理建设,对于姚安来说,都太难了。
所以当轮到姚安不得不发言时。
她手上点击鼠标、打开PPT,脸却朝电脑屏幕后面缩过去,避免和其他人对视:“我对昨天的数据反馈进行了截取。按照性别划分的话…”
发言结束,心情前所未有的忐忑。
但等待她的,并不是疾风骤雨,而是一场学术讨论。
“我觉得这样截取不行。”马尔科说,“昨天的数据里,年龄和教育背景的权重明显应该更大一些。”
这句话一出,立刻有人认真地反驳:“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安目前的算法是最保险的,因为上周我们一起讨论过的那篇综述里,是这样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