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说啦,不要用太多心思去计较继子的外祖一家总登门之类的,先抓主要的,管账,自己生娃。
其实李秀能给翠兰寻到得力嬷嬷,说到底还是宋福生的关系。
李秀听说翠兰被欺负就去一品轩找陈东家,想让陈东家帮忙寻外地大户人家的嬷嬷,那门第越高越好能唬住人。
而实际情况呢,咱这头掏不出太多银钱买人,只要那人在高门深宅里做过事,见过许多事就成,不用是正经伺候过贵人的。
陈东家应了,只是疑惑,怎不在当地寻?
李秀摇头,她和葛二妞对周家的看法一样。
周家属于一瓶不满半瓶晃。
你说那家人富裕或是有地位吧,快拉倒,自从家里认识陆将军,宋九族都觉得咱家福生那个六品知县也不过就是那么一回事,童谣镇的县令更是小官。
可你要说那周家是啥也不是的人家吧,那咱也有些浮夸啦,那毕竟属于殷实的庄户,那附近几个庄子,周家都出名。
所以说,不能在当地寻嬷嬷,以防周家存心打听嬷嬷来历。
这也是李秀先去求陈东家的原因。
陈东家老家在外地,是个大城池。
陈东家又问了:“但你要知晓,想花钱少,只买大宅子沾边的嬷嬷,那是真不如当过主事的嬷嬷有眼力见。”
李秀一摆手,够用,她又开始在心里不屑周家,沾边就足够唬住那些趁俩钱不是好嘚瑟的人家。
后头就有了这位嬷嬷。
陈东家是拜托他老家做官当初帮忙改他户籍的朋友,买了一位在当地最钟鸣鼎食人家的犯事嬷嬷。
深宅里嘛,难免哪院夫人和姨娘互相下个药向池子推个孩子什么的,这嬷嬷沾了点边,是那位犯事姨娘小厨房的婆子。
就这么的,犯事姨娘和身边的丫鬟婆子被打死,其他仆从正被贱卖。就买下这个嬷嬷被送进周家。
这不嘛,通过此事,葛二妞认为李秀脑子好使,正在嘱咐翠兰:
“我们走后,你有啥大事小情拿不定主意,进城去和李秀商量商量。
那嬷嬷即使再借力,她也不如李秀对咱家事门清。
反正闺女,李秀要是说,需要将你三哥拿出来镇场子啦,要和他老周家当面锣对面鼓了,到了那种程度,你不许给我窝窝囊囊的向后退。”
可见,在做娘的心里是有多么不看好姑爷。
“娘,夫君最近还可以,你别这样说话。”
翠兰放下辣椒,拽过葛二妞的手笑道:
“我发现咱家人真是,不知是啥时候变的,以前在村里骂嫁出去的闺女过不好就去跳河,敢被娘家休回丢脸面,就当没生过你,你去上吊。
那时候,你们连让外嫁的闺女过不好可以回娘家的话也不敢说。
眼下可倒好,过的好好的就先嘱咐,咱不怕和你们婆家对着干,敢真磋磨咱家姑娘,和他和离,让他滚犊子。”
第七百八十七章 下一站更精彩(二更)
葛二妞听完翠兰这番话,拍着女儿手说:“唉,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要感谢你三哥。你三哥就是咱家的底气。”
眼下他们宋九族:
有底气养得起和离回家的姑娘。
有底气敢找磋磨咱家闺女的人要说法。
更有底气,让过不好回娘家的姑娘能寻到营生,家里买卖不少,做什么挣不来饭钱养不了自己?
还有一点,是隐秘在宋九族中老年妇女们心中,不能对外人道的想法:
自从李秀那样拉拔孩子有拖累的都有进士老爷相中,老太太们总觉得,和离被休也不至于是什么跳井活不下去的事,谁离不开谁啊?你是太阳呀,备不住下一家能更好呐。
后院,自家的烤炉房里。
现在村里有烤炉房了,做列巴在那面。
马老太的二儿媳朱氏也边归拢东西,边也难得的在嘱咐刚当新娘子不久的大丫。
“匆匆给你嫁过去,到底还是听了隋家
第一回 定亲的日子,那你说我当初不是成了瞎掰扯?你还是给他家种了地。”
“娘,可我没晒黑,更没干什么活。就收稻子那会儿去地里给短工结算银钱,那不是我公爹和夫君他们忙嘛,他们买卖好,三叔也得银钱。”
“你那个,那个在家挣的银钱,你怎么个说法?”朱氏说到这,斜眼瞅大丫。
大丫说:“娘,我眼下用不着,自然是存放在你那里。我看大伯奶家的翠兰姐,到紧要关头还不是娘家给贴钱?”
这话说的朱氏心里那叫一个妥帖,可是:“姑爷没打听过?他可是知晓你在娘家没闲着,别有啥想法。让他误以为我是个贪钱的犯不上。”
“知晓,呵呵,娘,你姑爷没那么想,还让我白给您呐,说是当孝顺您和我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