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一个个字闪现,一个个道韵光辉散发。
整个函谷关,此时是仙气氤氲。
元始天尊与夔牛老祖都看着。两人暂时是不会有打斗,要知道,他们可是这循环见证太清老子书写道德经的大能。
太清老子那一笔一划,都是道的呈现。周边道花绽放,道花之香飘万里。
太清老子越往下写,周身道韵光辉越发强盛。
人族乃是气运之主,太清老子此时执道之笔写《道德经》,对人族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而这是有功于人族,太清老子并非要这人族气运,而是要利用所获气运与功德,进行自我圣位转化。切断元神与原有洪荒天道本源的寄托,使得自己元神与大道之河建立长虹金桥,让元神本源寄托大道之河。
太清老子自从化形出世那会,吞噬了上清通天与玉清元始的一些三清本源,就有了证道混元大罗金仙的计划。只是,很可惜,他一直没能成功。
直到现在,算是大彻大悟。一心要超脱圣人束缚的太清老子,总算找到了契机所在。若是此前循环,太清老子是化凡在函谷关写下五千字《道德经》,他主要目标就是获得人族气运和功德,让自己的圣位更为稳固,且让三界六道各族类,都会对他太清老子称呼为太上。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太清老子继续书写着。
此时,有仙音响起,即便是元始天尊和夔牛老祖,此时都是对太清老子无比敬佩。
那许多人族,都受到这仙音影响,在函谷关周边聚集的人族,这时候可不会对太清老子这圣人会反感。
此前,人族是不怎么把圣人放眼中的。
不过,这时候人族看太清老子,也不是因为他是圣人而不反感,而只是因为太清老子正在创造一部与人族有利的道经,且不会是被利用的那种道经。
当然,很多人族受教育程度不够,还不认识太清老子写得什么。
而太清老子利用人族文字来书写《道德经》,对人族来说,也是很有利。
若是以道纹字体呈现,恐怕没有太乙金仙甚至大罗以上的,都会看不明白,更别说从其中悟出一些什么来了。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也,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