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苏厨 第489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而新生代才子秦观,给苏油所上的策论里,有一篇《国论》,里边就提到:“至于摘山煮海,冶铸之事,他日吏缘以为奸者,临遣信臣,更定其法。”

陆中远最近就颇为头痛,最近官府下了文,一次三百斤以下,不算走私,泥腿子们欢欣雀跃,可自己就有些难过了。

自己的盐田,完成官中的榷课就差不多了,至于这份家业,都是每年克扣官钱,放租,收购下户盐倒手挣出来的。

方在吃早饭,管事过来禀告:“刘二里又想要闹事了。”

陆中远皱着眉头:“闹什么事?”

管事说道:“他在怂恿刁民,要求涨盐钱!”

陆中远问道:“涨到多少?”

“二十文,他说杭州官中的价钱,小苏太保定的。”

陆中远冷笑道:“小苏太保,他能在杭州待几年?盐务完不成榷额,我看他一年都待不下去!去叫上护院,他刘二里不是要闹吗?咱就陪他好好闹闹!”

……

盐场一处滩头上,支着一些破芦席棚子。

这样的棚子有很多,不少衣裳褴褛的妇人,在棚子里忙碌。

棚子里边,一张竹板床,铺上破草席,几个瓦罐,一个火塘,就算是一个家了。

唯一称得上家当的,是一口铁锅,铁锅上头结着白壳,那是熬盐用的锅子。

眉山铁砂锅的技术,如今也传了出来,这口锅是太平州铁监的产品,花了刘二里两贯钱,精贵着呢。

滩涂上都是类似梯田一般的盐田,男人们正挑着挑子,利用潮汐将海水挑到高处,倒入用草灰和滩泥铺就的卤池里。

天气酷热,不雨,有风。虽然对农人来说就是灾难,但是对盐户来说,却是难得的好日子。

汗水顺着汉子们黝黑的背脊留下,在短衫上浸出一片水渍。

水渍的边缘,又凝结出一圈盐花。

海水是不能直接熬煮的,想要治卤,将低浓度的海水,变成高浓度的卤水。

先将海水挑到卤池当中,与沉淀蒸发多日的草灰滩泥混合物一起浇淋,得到卤土。

日子一天天过去,十日之后,卤土才能合用。

将卤土挑到框里,用低浓度的卤水浇淋,反复多次,卤土中的盐融化到卤水之中,最后变成饱和卤水。

卤水入池沉淀,然后取出清卤上灶熬煮,熬到食盐结晶捞出,剩下的稀卤水又可以用于浇淋卤土之用。

如此反复循环,每年收集,得到的食盐,一斤十五到十七文卖给官府。

好地段的盐池,那是狗大户们的产业,如刘二里这样的家庭,甚至制作卤水都很艰难,有时候还得跟大户借卤水,这就又多了一层盘剥。

一天十斤盐,一年中有半年能够产出,拢共也不过四十五贯,还掉欠大户的卤水钱,工具欠租钱,二十贯一家三口活一年,可以说是捉襟见肘。

好在临海退潮的滩涂上产出不少,海菜,蛤蜊,弹涂鱼,运气好捡到八爪鱼,鲷鱼之类,卖给大户们,可以补贴一些家用。

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

刘二里的老娘在编苇筐,铁锅是不可能再买得起了,苇筐用饱和食盐水浇淋蒸发,会结出一层盐壳,盐壳在饱和的食盐水里将不再溶解,可以作为容器,放在土炕上烤,也能得盐,这是老人浅浅的智慧。

老娘一边编着筐子,对自家儿子说道:“二里啊,我说你就别犟了,听说今年整个两浙都遭灾,小苏少保就是星宿下凡,也顾不到盐务上来,那些风传你就别信了。”

刘二里将卤水浇淋到装着灰盐箩筐上,卤水哗哗流进下方的大瓦缸里:“小苏少保说了,只要完成朝廷的榷课,多出来的盐许咱自卖,娘你放心,我没日没夜的干,将多出来的那些卖给收盐的贩子,今年我们也弄一块盐田出来,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哈哈哈哈……”棚子外响起了爽朗的小声:“二里可还真是个有志向的,这是奔着要当芦沥的首富去的啊!”

刘二里停下手里的活计:“陆大官人,你来作甚?天气酷热,莫让贵人中暑了才好。”

管事怒了:“刘二里!敢这样与主上说话?你还真是狗胆包天了!”

陆中远不以为意:“毕竟你赊欠了我家的卤水,如今现欠着两贯钱,所以我得过来看看,中不了暑的,京中的清凉散好用着呢。”

说完去给刘二里家老娘问好:“老人家,久失看望,一向还好啊?”

刘二里老娘眼里充满惊恐的神色,不敢答话。

陆中远看了看棚子里边的陈设:“啧啧啧,的确是辛苦,不过这就跟种地一般,今年浙中的农户,可是更加辛苦。”

“辛苦能有指望也还行,最怕的是一年辛苦到头最后还是没有活头,对不对呀二里?”

刘二里愤恨地将头扭过一边,不再说话。

周围的盐亭下户们也聚集了过来,陆中远得意洋洋地说道:“天地良心,跟着我陆中远干,好歹大家还得口饭吃不是?真要是断绝了各位的卤水供应,你们明天就得逃荒要饭,是不是这个理儿?”

乡亲们都不敢说话,陆中远也觉得燥热,打开折扇扇了起来:“我话撂这里,今年的盐价,真涨不了,还是十三文一斤,而且大家伙还要努力多干,多出盐。今年天气这么好,课额嘛,还得涨六成!”

人群大哗,一个老头喊道:“你这是要逼出人命!”

陆中远有些不预:“老人家,我陆中远和外路人争盐场,和私贩们抢路子,和水匪路匪们干仗,那是真不要命。可对乡党,一向都是客客气气对吧?”

“可今年的年景大家都知道,绝地的大旱!”

“灾年什么最金贵?粮食!年纪大的应该知道,这样的年景,粮价是什么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