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苏厨 第501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刘万春站起来:“使不得使不得……”

苏油哈哈大笑:“你都不知道是什么就使不得!这是一套《西南农书》,西南各种农作物的栽种方法都在里边,还有就是实现桑基鱼塘家庭禽畜套养共养的方法,学问也在里头。”

“现在村里一百多人,丁口不过二三十,耕作千亩稻田,实在是辛苦。”

“所以秧床,秧马,种种方便耕作的小机械要搞起来;”

“播,收,要组织成集体模式,分配管理好各人的职责分工;”

“老人,孩童,也可以做些饲养禽畜,喂鱼,除草等简单的工作;”

“油类作物的种植,非常重要,两油斤饭,能补充体力强壮身体不说,还能节约大量的粮食;”

“还有一些药材类植物,也要种上一些,防病治病;”

“养鱼也很重要,尤其是有了油和盐菜之后,鱼类就可以做得非常的鲜美可口,地靠太湖,每年舀舀水花投放到鱼塘里,定时投喂些牧草,剩菜叶子,一年也能得到不少肉食;”

“对了,这里周边还有很多沼泽,蚊虫一定要注意,水是死命令,必须喝煮过的开水,菜蔬也一定要加工熟透;”

“蚊香的效果如今还不是太好,那蚊帐一定要用起来。”

“还有一会儿我会给你一些螺壳,那种螺叫钉螺。”

“根据天师府的研究,蚊虫,乃是疟瘴的根源;而那种钉螺,则是蛊瘴的根源。消除这类根源之后,太湖周边地区,疟疾和蛊瘴就会得到控制。”

“像你们安和圩这样的村子,以后会越来越多,而沼泽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全部变成圩田,变成乡村,变成城镇……”

“太湖流域的乡村构建模式,还在摸索。刚刚说的那些,都是之前荆湖广锐军收集整理出来的。”

“他们是陕北人,蕃汉交杂都能在荆南林泽中开辟出生存空间,建立起一个沅州城,我相信你们也可以。”

“等以后条件好了,就要修桥造船,我这次来,就是帮你们解决一些困难,让你们生活得更轻松一些。”

刘万春感激涕零:“那我替合族上下,谢过少保隆恩。”

苏油笑道:“其实我也是手痒,这次要指导你们制作一种磨米的工具,让你们摆脱手工舂米之苦。竹材都准备好了吧?”

刘万春大喜:“准备好了,早都准备好了!”

苏油笑着拍了拍手边一件工具:“还有这个,以后江南,肯定会流行起一道美好的食物。”

苏油带来的磨米工具,叫砻磨,所说的美食,其实就是米线。

砻磨就是一种磨子,不过和石磨不同的是,它是一种泥胚竹齿的磨子。

做一架砻磨也是一门学问。

首先要截木取材,用弯斧破材取坯、修坯,用竹钉把木坯连接,用竹箍固定,做成砻桶和砻盘。

然后,用硬木如茶木,青冈木做成砻心、砻担。

砻担两边各凿上两个个安放砻擘手的小洞,在砻心上设置小砻担。

如果砻磨过重,就略微松开棕绳,给小砻担松绑,或把砻擘手安放在靠外的小洞里。

反之,则进行相反的操作,既要保证谷粒脱壳,又不能出现太多的碎米。

这两个设计非常精巧,前者用于调节土砻重量,后者用于调节出米速度,调整磨米的时间。

第七百四十二章 蟹粉

然后就是编筐,精选优质毛竹,破篾,取篾,沿上下砻磨口,绕织成花箍。

截取长约十厘米、厚约一厘米竹皮,放入热锅中,与砂子混合热炒,直到竹皮被烤红,得到坚硬的红竹皮。

最后的一步,把黄土、松毛按比例混入石臼中,用槌子捣得稀烂、粘实后,倒入上下两个花竹箍中,用木棰、铁锤夯实,抹平。再分别由逆时针、顺时针方向,按纹路把红竹皮嵌入其中形成磨齿,就做成了砻磨。

砻磨打好后,倒入干谷,进行试磨和调整。如果土砻能脱谷壳、出米率高,就说明土砻可以正常使用。

苏油给村里做的是一个大磨,直径几乎有两米。

木质配件是上海务早就按照统一标准机械加工好的,结构只需要组装而已。

剩下的就是刘万春组织族里的木匠泥瓦匠进行操作了。

三日之后,大磨打好,苏油让刘万春将去年的陈米拿出来磨米。

效率相当高,一口大磨,一百斤米脱壳,也就是个把时辰的事情。

刘万春对小苏太保的能为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什么都是假的,立竿见影见效益那才是真的!

苏油见到刘万春的样子不禁乐了,这才哪儿到哪儿,等以后村里有钱了,建一个水力磨坊,将这些东西都搬到磨坊去,那才叫省工。

而四通商号营造司,则在安和圩溇港上,试验搭建两架桥梁。

汴水虹桥的结构,已经被命名为叠梁拱桥结构。

经过这些年的摸索,结构变得更加的复杂,桥梁也变得更加的稳定,承载更大。

水平结构分成了三节苗系统,五节苗系统和桥面苗系统的叠加。

端竖排架系统,则分出了将军柱,仿木,马腿,马腿斜撑,博风横木,大牛头,小牛头等承重支撑体系。

这些结构如今连苏油都成了外行,四通商号营造司,才是真正的专家。

说起来很简单,这些东西就是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木头圆柱,但是在聪明的中国人手里,这些几米长的构件,能够拼搭成长度可达二三十米的坚固桥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