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之后,严厉打击了占城和真腊军队,以及那些所谓“勤王军”气焰,制止了他们的抢掠,救升龙城百姓于水火,救治城中受难的居民,开仓放粮,并且命令诸州差官检视内外老病贫乏不能自存者,在官府备案,人日给米豆各一升,小儿半之,三日一给。
郡君心那就更好了,慈济院,举子仓,幼育院纷纷建立了起来。
将升龙城里和周边的十岁以下的孤儿,全部收养,不但养活他们,还要教读书认字,锻炼体魄!要让他们以后能够自食其力!
至于炮打升龙城这样的事情,那是因为要结束战争,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苏油当然知道舆论带节奏和面子工程的重要性,处理完外交事务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修复被炮火炸毁的寺庙,宫殿,城墙。
当然宫殿逾制的部分还是得拆除,正好,用拆除的那些补上炸毁的那些,刚刚好。
然后就是修缮文庙,扩建学宫,搜罗士子,他要传道,授业,解惑!
好吧其实就是洗脑。
熙宁十年四月朔日,苏油带领着交趾郡各州县送来的士子们,来到新修缮完毕的文庙祭拜。
升龙府文庙建立于宋熙宁三年,李朝神武二年八月,也就是说这根本不是苏油强制人家搞的,而是自发自愿,七年前就已经有了的东西。
庙中塑孔子、周公像,并以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陪祀,以及七十二贤等像。
同时规定四季祭祀。
不过儒家文化在交趾还是相当高大上的东西,也就是说,还没有普及,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向心力。
所以此次来到升龙府的士子,基本上都是各地官员们的子弟。
如今的文庙经过扩建,和中土文庙格局相同,完全仿造大宋的规制,文庙,学宫,泮池,魁星阁等等等等,全都建造起来。
为了推广和普及,苏油还增设了校书阁和书局,准备印刷书籍之用。
苏油可以算是学宫里的超级老油条,整个童年基本上都在这样的地方度过,现在装起逼来,那简直堪称雅步风神,观行修整,法度尊严,仪范崇伟。
就连堪称交趾持律之宗的李道成,都不由得既是感愧,又是激动。
潜心儒学几十年,今日交趾,终于迎来了儒学正宗!
听闻小苏太保自幼聪灵,其后师从西南大儒龙昌期,《春秋》名家唐淹,文豪苏洵。
明心发慧,早取科名,又吸收了关学精髓,创制理学一门。
修身,齐家,治国;立德,立功,立言,皆有建树。
平日里与之相处,分明是温润君子,如子侄晚辈一般体贴,今日见到另一面,又如此的端凝稳重。
听闻西夏重臣梁屹多埋,恨不能师从之;大理国小高相爷,称他忘年师友;青唐董毡之辈,都不敢直表其名,恭敬地称他“益西威舍”。
这是一个让敌人都不由自主地尊敬的人。
第八百三十五章 杨曙
苏油给交趾学者带来了一份厚礼,是石膏倒模,水泥浇铸出来的复制品——后蜀成都学宫石室十三经翻版石碑!
其中的《孟子》一经,是苏油增补的,王安石详注,苏轼抄录。
能请得动这俩人合作,估计连赵顼都够呛有这面子,全大宋大概也就只有苏油一个人可以做到。
大苏去年中秋一首《水调歌头》,彻底凝聚了神格,现在是当之无愧的大宋文豪,至于还能飞多高,只有云知道。
所有经碑文字,近二十万言,每一句都有规范注释,书法秀美,堪称石刻杰作。
当苏油亲手推开经室大门,让所有交趾学子,学者见到庄严矗立其中的一百九十多块整齐碑石的时候,李道成不由得老泪纵横,黎文盛激动得嘴唇颤抖。
虽然是复制品,也足以让交趾儒生们惊喜若狂。
这样的碑文,连大宋都只有三处,成都,洛阳,汴京。
李道成带着交趾士子跪了下来,恭恭敬敬叩头膜拜:“交趾德牧王化,知礼明伦,盖自今日始。南海万民,叩谢皇宋圣恩!”
苏油将他扶起:“李老,开启民智,你是先行者。高丽儒家,自号称‘海东孔子’的崔冲所起,至今其国繁华安定,人民儒雅尚义,有小中华之号。”
“先生乃南海儒宗,之前受制于逆恶,难伸抱负,如今,正其时也。”
李道成白须颤抖:“道成名节已污,岂敢比续先贤,惟竭力尽心,为一方百姓谋福尔。”
苏油笑道:“有此一心,青史会给你公正评价的。”
祭祀完毕,学子们移步明伦堂,李道成请苏油开讲第一堂课。
鉴于交趾特殊的情况,苏油选择了《礼运·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是论述礼之源,礼之实,以及礼之变的专论。
以《礼运》为篇名,正表明它的中心内容,是在记录时代的礼乐因革。
不过,《礼运篇》脍炙人口的,倒不在于它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而是由于冠于篇首的“大同小康”思想。
它为世人描绘了一个华夏民族理想世界的蓝本,故后世有“礼运大同”之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