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苏厨 第718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太皇太后担忧国家并没有准备好,才将自己的意图埋藏在心底最深处,还要出面阻止陛下。”

“而根据军机处的推演,陛下,西讨之机……的确如太皇太后所料。”

军国大事,生生将赵顼从深深的感情中拖了回来:“如今各路边军奏报上来,大宋不是已经兵员充足,士马强壮,甚至需要裁撤军伍了吗?”

“如果不是兵力充沛,那为何还要裁撤军伍呢?”

这尼玛,这是打自太祖时期就埋下的大锅,一直背到了现在背不动了才开始有甩锅的念头,这叫兵员充足士马强壮?

苏油拱手道:“陛下,各路奏报上来的数字,为臣以为不可轻信,让他们上报的原因,也不是为了统计我大宋的实际兵力,而是……考察他们吃了多少缺额而已。”

赵顼讶异道:“怎么说?”

苏油说道:“其实很简单,各军军力数量,并不仅仅体现在各地上报的兵员数目上。”

“据臣所统计,一军之用,粮草,豆刍,皮革,油盐,军帐布匹,刀枪箭矢……林林总总不可胜记,然皆有定数。”

“这其中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变卖,但是有些东西比如刀枪盔甲,那可是不能胡乱伸手的。”

“于是臣考察枢密出入,发现了一个问题,各地军方,对军械的需求量,远远小于对其它物资的需求量。”

“原因很简单,各地军力存在严重缺额,地方官长极大的压低兵备数量,领取到的粮草盐布,被他们发卖收入囊中,朝廷发放的军饷,也有很多入了他们的腰包。”

“而卖不掉也不敢卖的那些,需求自然不多,不但不多,反而连正常的消耗量都不足。”

“陛下,上四军的情况,熙宁年间就已经非常清楚,四军合计,未足三军之数,而且多数是样子部队。”

“陛下这才痛下决心,一边命介甫相公行置将,更戊,保甲等新法,一边命狄咏王中正编练新军。”

“京师尚自如此,它路可想而知。”

“大苏在徐州平寇,为何要用地方豪强?很明显,驻军完全靠不住嘛。”

“所幸的是,大宋西军的情况,河北雄州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是这里边也有问题,那就是边军为了与西夏辽国抗衡,在搞走私贸易,补充后勤调发之不足。”

“如此一来,朝廷俸禄不足,而边将自行筹措,这就是恩结于下,而怨归于上。士卒抱怨朝廷而感激边将,安禄山史思明之流,不就是这样形成大患的?”

说起宋朝,所有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文制武,往往忽视了武人本身的问题。

宋代武臣地位上比文臣低,比如章服上就能体现出来。只有绯,绿,青三色。

但是其俸禄却比同级文臣要高出一档。

比如差不多等同文官转运使一级的节度使,正俸是四百贯。差不多等同于常平仓使的节度观察留后,三百贯。即便州一级的团练使,都有一百五十贯。

而宋代能拿到这个俸禄的文臣,那得是阁学士以上的资格,比武臣的数量少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这样的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可能压根人就不再驻地,躺在京城什么事情都不做干吃俸禄。

就连《水浒传》中,小李广花荣那种清风寨寨主,差不多就是后世乡镇民兵队长的级别,都能拿到六七贯的俸禄,是文官里县令的水平。

除此之外,武臣同样还有很多的赏赐,添支钱料俸钱职田米一样不少不说,比文臣还额外多了两种。

一是郊赏,就是金明池大杂耍阅兵仪式之后那种赏赐。

另外还有一项更加可观的重要收入——战时赏赐。

比如李宪打青唐,给军士们开出的,是三倍赏给的大筹码。

即便如此,宋代军队打仗,还常常发生不拿钱就挪不了窝,即便拿了钱,一挪窝还常常四散回家,各找各妈的奇怪现象。

如此大的开销,如此厚重的俸禄,大宋养出来的不是名将,精兵,而是乡绅,老爷,喝兵血的流氓头子;是集中营的难民,是给军官跑运输,送快递,开铺子卖货,关扑酒坊卖酒的打工仔。

所以完全将大宋的问题全推到文官的身上,这明显也是有失公平。

就比如侬智高的造反,数千蛮峒能一路从广西交趾边境打到广州郊外,横跨六州,兵力扩展到了近三万。而最后狄青对付他们,用了多少真正的军人呢?

除了充数用的那些,真正起到核心作用,是狄青从西军带过去的两千西军蕃落骑兵。

记住蕃落是编号,不是骑兵就有马,按照苏油对当时骑军人和马的比例来推断,狄殿使手底下,当时能有八百骑兵就算是不错了。

可就这样一点点真正的军人,便将横行六州的侬智高打得叫爸爸。

那么问题就来了,之前不堪一击的六州驻军,到底是真正的驻军呢,还是平时只存在于纸面上,战时临时拼凑起来的农夫团队呢?

所以还是那句话,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而赵顼还沉浸在兵强马壮的迷梦当中,群臣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还予以附和,到了苏油这里,自然要给他敲打清醒。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讲解

应该说赵顼在王安石时代,王安石给与了他清楚的认识,对军制也动过几刀。

可是王安石去后,苏油,章惇,王韶几人打了一堆大涨声威的胜仗以后,赵顼就有些飘了。

真的以为安石相公的军制改革已经卓见成效,军事力量上已经能够大杀四方。

结果苏油一瓢冷水,浇得赵顼满脸铁青:“国朝轻其名位,厚其俸禄,他们就是这样报国爱君的?!真当朕不敢行军法五十四斩?!”

苏油继续说道:“陛下,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孙武斩吴王妃前,亦曾三令五申。”

“国朝军制之所以败坏成这样,监督不利,教令不明,用人不当,是主要原因。”

“这是百年积弊,但我们已经看到了问题,那便慢慢纠转便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