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苏厨 第787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苏油则雇了一辆回城的空车,乘车前往郑州。

郑州其实苏油有熟人,大宋理工精英家族,李南公一家的祖籍,就是郑州管城。

李家的一帮子,算是老交情了。

不过这个熟悉,乃是停留在理工学问层面上的,李南公在河北转运副使任上,还曾经想要与知澶州王令图,请开迎阳埽旧河,想要于孙村回水东注,还认为于大吴埽安置锯牙,可以约河势归故道。

这是回河说的余孽,苏油请朝廷命使者行视,李南公和王令图在理工考察图纸面前,复以前议为非,云:“迎阳下瞰京师,孙村水势不便。”

其实知错就改,苏油认为没什么,但是在大宋官场,这叫做反覆诡随,人无特操。

加上李南公又是吏员出身,被御史抓住了把柄弹劾,诏罚二十金,改知延安府,职位被苏元贞顶了。

不过李南公家的藏书楼,也是苏油曾经翻刻的对象,而且苏油非常重视。

因为李家的藏书,关于城池,楼宇等人工建筑修造的非常丰富。

李南公的儿子李诫,倒是颇得苏油赏识,除了书法,绘画都是高手以外,对宫殿、城郭、桥梁、邸第、房舍、道路等土木工程的设计,预算,管理,都有特殊的天赋。

于是苏油向赵顼举荐李诫,为了加强对官办建筑行业的管理,对工程用工,用料,资金有个精准的预算,对建筑工期有个精准预估,对建筑的安全性有个统一规范,大宋需要一部建筑工程技术典籍和法规性质的专书,以规范行业行为。

请赵顼命李诫修撰《营造法式》。

全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将以前的经史群书中,有关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史料加以整理,汇编成“总释”。

第二部分,按照建筑行业中的不同工种分门别类,编制成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即“各作制度”。

第三部分,总结编制出各工种的用工及用料定额标准。

第四部分,各作制度绘图制图。

除了这些与历史上《营造法式》相同的地方,苏油还给李诫增加了更多的任务。

其一就是各种建筑机械的原理和图样。

其二就是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建筑方式、建筑结构的收录。

其三就是工程系统管理。

其四就是供热,燃气,通风,调温,给排水等如今的建筑前沿科技的研究成果。

最后再加上结构力学和建筑美学,这部著作,其实就是一个建筑院系的总纲目。

这部煌煌巨著,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完成的,而且光靠将作监的力量都不足以完成,苏油指示四通营造司和皇家理工学院都要参与进去。

李诫也知道,这部著作要是能够完成,那将是超越周代《考工记》那样的巨著,而自己也必将成为大宋最著名的营造专家,加上这本身也是他的兴趣爱好,于是一头扎进了资料堆里,如今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欧阳发

不过李诫同样是恩荫出身,加上家族里边父兄的德行也不怎么样,屡被弹劾,连他也不怎么受待见。

一边扯着这些闲篇,一边就来到了州衙。

没有旗牌仪仗,苏油也就没有摆谱,在州衙前递了一封拜帖,让门子转交给知州。

门子一看吓了一大跳,拜帖上写的是“留守西京御史台,提举资治通鉴局,商周金石文字局司马学士所荐苏伯纯”。

司马光在这里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门人根本就不敢拿出对付一般干谒的读书人的态度,赶紧将门贴送了进去。

不一会,衙内响起了急切的脚步声,一个声音边走边喊:“好你个苏伯纯!这是考我的记性来着?!还拿着司马学士的名头来吓我!”

那人走出衙门,对着苏油施礼:“下官欧阳发,见过明公。”

苏油还了一礼:“野服相见,世兄无需客气。”

欧阳发苦笑着摇头:“岂敢,明公成名太早,世间记得这个表字的人,怕真是不多。”

苏油笑道:“但是世兄研究历朝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我就知道一定难不住你。”

说起来欧阳发年纪比苏油还大了十多岁,不过官职上却是天差地远。

好在他的父亲欧阳修,算是苏家人的伯乐,加上欧阳发也压根没把自己当做什么正经的官员,他主动要求来郑州当官,目的是为了研究这里的殷商遗址和文物,因此在苏油面前说话也比较随意。

反倒是门子彻底糊涂了,看府君的态度,这三十郎当的士子,来头不是一般的大。

好在自己刚才没有摆出对付寒酸士子的嘴脸,要不然现在可就没有下场了。

进入衙内正厅就坐,欧阳发才问道:“接到朝廷公文,说是国公将要巡查西线,却不料是这么个来法。”

“这个下官不得不劝一劝,白龙鱼服,受制钓翁。明润你如今乃是国之重臣,这样行来,过于轻率了,要是被冲突了,国公颜面事小,朝廷颜面何存?”

苏油笑道:“沿途都没有下船,就是和船东聊了一路,暗中考察了沿途的关卡,水闸,税关,卫所,这制度和设施,要是不跟着船东走一遭,就体会不到好歹。”

欧阳发有些赧然:“这些东西我不太懂,要不要我把通判给你唤来?”

苏油说道:“不用,等狄咏旗牌护送到了再说吧,现在我就是一个来看望世兄的小老弟,不是朝廷派下来的官。”

欧阳发喜道:“那可担不起,对了,我少年事师事胡瑗,得胡师古乐钟律之说,对于三分损益之法颇有自得,也知道通过三分损益,五音尚可,然转调是不可能的。”

“十二平均律却又过于深奥,以琴箫试之,的确圆转如意,然终是不明其奥。久想请教,又怕明润国事繁忙,不敢打扰,今天可不就正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