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苏厨 第1041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

“哟哟哟……”两人是互怼惯了的,王胖子立刻还击:“当年我说司徒一定会一战平灭西夏,是谁连输两回关扑来着?现在知道司徒的好了……”

“老子跟你这粗人说不清!”李学究顿时臊得满脸通红,脏话都出来了。

张珏笑着制止了两个活宝:“如此说来,朝中近日倒是清谧,与司马相公在日不同?”

李学究叹了口气:“说清谧倒也不见得,听说七日一会,那也吵翻天。”

张珏有些想不明白:“那意见不一,却如何决断?”

李学究说道:“司徒说陛下聪睿,早想出了解决办法,那就照着来。”

“第一是所举政见要有数据为实证,而且要包含全局,不能以偏概全。”

“第二是就事论事,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不能动辄以忠奸黑白君子小人攻伐异己。”

“第三是如果意见实在统一不了,那就暂不实施,每项举措,须得三分之二多数皆认可,方可施行,否则暂不更张,继续研究。”

“第四是与会者都要确认记录,并签署姓名,以免反复。”

“第五是一旦决议形成,即便是当时会上的反对者也要严格执行,这叫少数者服从多数。”

“司徒说这些都是从陛下役法调查里边得出来的经验,在朝堂试行了一个多月,虽然在都堂上吵吵嚷嚷,但是出得都堂,皆令行禁止。”

“听说太皇太后很高兴,准备著为永制。”

王胖子又开始歪楼:“所以说咱们官家真是不错,到底继承了神宗皇帝血脉,我大宋眼看着又要得一位千古明君!”

“就程夫子泥古不化,见到陛下喜欢穿戎装都要劝谏,要他多近儒臣。难道我朝开南海平西夏逐青唐的,就不是儒臣?!”

“还是司徒说得好,君子文武兼姿,德才兼备,以待时任也。子路子贡宰我都是孔子门徒,却也是照样驱驾战车身先士卒。故士无分文武,只看国家需要,扁罐少爷,就是例子!”

李学究骂道:“说着说着就歪到别题上去了。”

从碟子里夹了一块酥肉:“不过说得也对,当年司马公居独乐园,有园丁吕大,性愚而鲠,公以直名之。”

“夏月游人入园,微有所得,持十千白公,公麾之使去。”

“后几日,自建一井亭。公问之,直以十千为对,复曰:‘端明要作好人,直如何不作好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个道理了。”

时报如今正在连载《司马温公行状》,《富韩公行状》,《王荆公行状》,《韩魏公行状》,将近朝已逝的名臣的轶事予以刊载,引发风潮,报纸销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是晏几道的主意,如今他也回到了京城,成了《时报》高薪聘请的总编。

搬家的时候全是书,从杭州到汴京,整整拉了五船,其妻厌之,谓之“乞儿搬碗”。

晏几道大笑,作诗“生计惟兹碗,搬擎岂惮劳”以戏。

不过其实晏几道不缺钱,现在已成了报业大佬,苏轼曾经通过黄庭坚递话,想要见一见他,都被晏小山拒绝,理由是:“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程颐泥古不化,判国子监后,要求取消考试,认为大家努力争第一,是大违“君子之道”。

《时报》是国子监官办,程颐大力删削了诗词歌赋杂谈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改成了经史子集加自己的评论,广告这些充满铜臭的东西,与华夏思想精华并列一处,更是想都不要想,让汴京百姓非常讨厌,导致时报都出现了亏损。

张敦礼请求将《时报》从国子监独立出来,又向高滔滔推荐晏几道做总编,晏小山随便玩了几个花活,就让《时报》销量屡创新高,连高滔滔都称赞不已。

因此汴京城中小老百姓,也知道不少朝中大臣故事。

张珏算是领教了京城百姓扯政治闲篇儿的本事,笑道:“小山先生清高有余,须知生计也是要顾的,比如我们此次回京,还携有家眷,也不知道京中如今房屋行情怎么样?”

王胖子挺热心:“京中寸土寸金,还是贵,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

“哦?愿闻其详。”张珏赶紧打听。

王胖子说道:“之前司徒有奏,蠲天下盐井官溪钱。并乞府界三路保甲人户五等以下,地土不及二十亩者,许请迁宽地。”

张珏问道:“迁去何方?”

“河套,河北。河套地广人稀,种谔上奏请迁军队屯田,于是有司徒此奏。过去就按丁授亩,比我朝太祖旧制,一丁五十亩。”

“而京畿旧地,悉归于官,在店宅务挂牌,许人租佃。”

“我看官人一行也不差那份租钱,不妨就去申请几十亩官田,随便种些东西,关键是把屋基拿下,改成庄子,不就安顿下家眷了?”

张珏有些意动:“离京城远吗?”

王胖子说道:“不远不近,就在中牟、陈留与开封之间,大约四五十里吧,不过如今交通便利,车马出城后也就一个大时。”

“不过据说那地不会卖只会租,不是永业,但是给官人们应急,却比在城中置办屋宇来得划算。”

李学究点头:“王胖子这主意靠谱,虽然不在京城,稍有不便,但是价钱便宜。”

“苏舍人妻家豪富,就他想要在京城里置办一处院子,都足足等了半年,上月才拿下来,花了整整九千贯。”

“我见你们人口众多,要在京城办房产,那可不是个小数,花这么多钱,都不如放银行吃利息了。”

王胖子说道:“不过几位都是读书的人家,陈留这边铜臭熏天,不若置办到西面,中牟和开封之间去找。”

“中牟有京师大学堂,听说那里汇集了天下图书,大苏夫子提举文学院,小苏夫子帮李夫子提举经哲学院,连司徒的老师唐夫子都在那里,几位要去了那边,可长学问哩。”

这下舒成都来了兴趣:“大苏夫子是子瞻学士,唐夫子应该就是鲁国先生,不过这小苏夫子和李夫子却是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