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这个姓氏非常特殊,是原渤海国王族。
大公鼎幼年时庄重有志,长大后好学。辽道宗咸雍十年考中进士,曾先后担任过沈州观察判官、兴国节度副使、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
大公鼎虽然出身渤海王族,但是对辽国忠心耿耿,且是辽朝少有的清官干员。
接到任务,大公鼎上书,认为民力已尽,不能再催压,要求立即停止辽河水利工程,减省摇役,对被携裹参与暴乱的百姓,实施招诱,只诛首恶。
火烧眉毛之下,耶律延禧和王经不得不从,加大公鼎东京户部使,命其安定东京。
大公鼎单车入郡,向百姓晓以祸福,宣扬自己从燕王那里要到的宽厚政策。
当时京中已然人人自危,大家都持械自保,甚至相互攻伐。
听闻大公鼎到了,众人扔下军器,纷纷叩拜:“只要不欺压我们,我们怎敢不听明公的号令。”
搞定东京城后,大公鼎又驱车出城,晓谕周边。
沿途盗贼充斥,然而在路上遇到大公鼎后,都在马前叩头,请求改过自新。
大公鼎发给他们凭证,让他们回家恢复旧业,其余盗贼听说,也是接踵而来。
不到十天,大公鼎将境内的贼盗全肃清,只剩下古欲等最初起事的匪首和握有人命的顽寇。
古欲见事不可为,带领部下和抢劫到的金银珠宝,离开辽境,往东投靠了女直去了。
耶律延禧上章给大公鼎请功,耶律洪基拜其为中京留守,赐贞亮保节功臣。
鉴于当时人心动荡不安,还有可能发生变乱,大公鼎请求耶律洪基布施恩惠,颁布特赦诏书,予以安定。
耶律洪基照准。
经过了两个月的动荡,辽阳府总算是安定了下来。
但是这场动乱发生在辽国的腹心之地,带来的损失非常的巨大。
霖雨带来的灾害,不会因为渤海人造反就不在了,反而会更加的严重,需要整修,否则会影响产量。
受到水灾的庄稼地,需要补种,抢种。
还有就是渤海人造反之后,婆娑岭的煤矿与铁矿几近瘫痪,日产五千斤铁厂可是不会等料的,辽阳府的矿料储备眼看就快要到底。
但是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丁力,然而辽阳的丁力缺口非常的巨大。
而且更关键的是,铁矿和煤矿的技术骨干,却是擅长冶炼之术的渤海人,这些人也是起事时的先锋,如今要不身死,要不就被古欲带去了女直。
而且在危机过去之后,王经和大公鼎两人,在政见上也发生了重大分歧。
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
王经要求恢复工矿基地和农业基地,但是大公鼎表示反对,认为辽东人口已经不堪驱使,必须休养生息。
王经说那起码也得保证陛下需要的钢铁和军粮,大公鼎说那我就只能按照役法给你提供役夫,法外的那部分,只要我还在辽阳府一天,免谈。
王经大怒,难道留守你就不怕陛下的暴怒吗?
大公鼎呵呵冷笑,难道丞相你就不怕百姓的暴乱吗?
官司打到耶律延禧那里,耶律延禧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一推二五八,我负责的是军事,至于政务,你们大臣商议着来。
总之既要保证生产,又要维护水利,还不能过于苛虐百姓,必须维持好刚刚稳定下来的局面。
王经只好上奏耶律洪基,如今辽国和鞑靼激战正酣;辽阳煤矿和铁矿损失巨大;连日霖雨,水利工程需要维护;去年旱死的麦苗,需要抢种。
辽国已经遭遇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军事危机,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向一个人求助!
宋国司徒!
不管怎么说,辽国的农业基地和工业基地,都是司徒一手促成的,这也是他的政绩,他不可能不管不顾。
而且时间很紧张了,再不抢种,很多地方就要耽误一年的收成!
耶律洪基沉思了很久,最后派遣耶律延禧作为使臣,亲自前往獐子岛,拜见苏油。
獐子岛,如今颇有一种租界的变态繁荣。
辽阳大乱,不少有门路辽国人,纷纷前来獐子岛“避难”。
大量富人的涌入,让獐子岛上的房产租赁、美酒饮食、声色伎乐、黄金白银、典买赎当等生意,变得异常火爆兴盛。
还有就是走私。
当苏油再次来到獐子岛的时候,都不禁给这纸醉金迷的世界吓了一大跳。
耶律延禧和赵煦年岁相当,能把苏油都吓一跳的地方,带给耶律延禧的震撼可就更大了。
耶律延禧对苏油其实非常景仰,最近二十年前往辽国的宋朝使臣嘴里,临宋州郡大臣们的奏章里,苏油,就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更何况,还有后来的诸多“援辽工程”,都是苏油一力促成的。
在辽国君臣上下,南部诸州百姓的心里,宋国司徒,甚至和他家大苏一般,是一个“可爱”的人物,标准的鸽派。
辽国派遣皇位继承人前来负责这次交涉,足见辽国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