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一段白月光作者:天北闻秋
第5节
这时他便醒了。他不知自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他已经许久没有想过这些事了。困顿其中劳神劳思,严清鹤已经深知这一点。
因而他几乎是在逼迫自己适应,逼迫自己看开。他甚至想过,要是自己好男风就好了,这样便可把皇帝当作一个很好的温柔的侣伴,大约会轻松许多。
严清鹤生在京城,长在京城,没有做过京官以外的官。因而他读书史,做学问的同时,也同样了解家族的关系,利害的牵扯。他没法像个父母双亡的新科进士一样,言辞激烈地骂皇帝好色昏庸。
何况他如今知道,皇帝并非好色。
更何况,皇帝也并不昏庸,甚至不平庸。
这些日子来,人们都以为刘案的风波已过去了。然而皇帝忽然又派了专人,要彻查此案。这人姓李,叫做李道平,父亲做了一辈子县官,不谋升迁。他本人倒是与刘长承有些相似,他的岳父是原州的父母官。
原州是个好地方,水土丰饶,十分富庶。更关键的是,在官员之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在原州做官,大多离升迁不远了。譬如当年严沧鸿,先帝要他政绩,放他在地方上做了几年,便是在原州,之后回了中枢便步步上升。
然而这李道成却更像他父亲些,在朝中以謇谔称,甚至因不愿借他岳父的力而闹得翁婿不和。但听说此人做事很有些手段,只是刚直太过而人缘不太好,因而升得不顺利。
皇帝选了这么一个人,来办这样一件事,显然是不怕得罪人,想要大查大办。
严清鹤明白皇帝这样严肃急迫的原因。先帝在位四十年,是本朝治世。先帝又做过三件大事,一是丈量土地,二是改革税制,三便是整肃朝纲,整顿吏治,在提高薪俸的同时清理了一大批人。
皇帝接过一个盛世的局面,也想有些作为。他想要史书上将他与他父皇并称,便不能这么快就出了差错,不能让先帝引以为豪的成绩这么快就出了问题。
年关日益逼近,京中的人们却并不能放下心来结束一年的辛苦,反而要c,ao心的事越发多起来。对于严清鹤来说,一年走到了冬天,还有一件事要他头疼。
因为他即将长一岁,他的母亲又开始鼓励他成亲的事。
严清鹤原本是想照例推脱的,然而这回不知怎的,竟然鬼使神差地点了头。顾锦欣喜至极,立刻便托人去询问,她对于京城中适龄的姑娘几乎是如数家珍,心中早有许多合适的人选。
严沧鸿听说这事,倒也很高兴。他这个二弟从小在这些事情上有些羞涩怯懦,他还多少为此有些担心。他问严清鹤:“怎的忽然就想通了?”
严清鹤对着他大哥也不遮遮掩掩,道:“我知我这辈子没有大哥的福分,没有你与遥姐这般命定的缘分。”
两家的孩子从小便亲近,常在一处玩耍,因而严清鹤至今还常唤他大嫂景遥叫做遥姐。
严沧鸿宽慰他道:“母亲为你选的必然是知书达理的好姑娘,一定是良配,你性子又这样好,将来肯定是夫妻爱戴,举案齐眉的。”
严清鹤依然是叹道:“这京城里有几位小姐比得上遥姐那样的气度呢……”说完便发觉这话不妥,窘迫道:“大哥,你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严沧鸿大笑,他拍了拍严清鹤的肩,说道:“你不必胡思乱想许多,所谓情字也并没有那么玄妙,到时候相处的时日久了,自然就有情分。”
严清鹤点点头,算是应下了。然而他心中却并没有底,譬如他和皇帝,难道还会因为相处久了而生出情分吗?
严清鹤被催了许多年,这回终于松口,其中当然也有别的考虑。他经历这么一回事,走到一条预料之外的路上,而现在,他迫切地想回到正轨上来。
他想,或许一位贤妻可以做到——或许正常的闺房之乐可以消除他心头的一些y郁,并且多少使皇帝多一些顾虑。
然而静下来一想,严清鹤又觉得十分不妥。如若皇帝仍旧不加收敛呢?那么自己的新婚妻子,必然承受这样一个事实——自己的丈夫,将在别人身下共赴云`雨。
哪怕这样的事并不会为人所知,严清鹤仍然觉得太过亏欠别人家的姑娘。
但即便他反悔了,也并不能说出口。母亲兴致勃勃地张罗,他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他能做的只是不去想太多,而顺其自然。
被身外琐事扰了太久,严清鹤忽然有些想念茶楼的一位歌女。他想念那用温软轻柔的吴语唱唱出的小调,想念如怨如诉的琵琶。
于是他便去了。
歌女仍然是他素来喜爱的那一位,但唱的不是江南春好,却是国破家亡的悲音。依旧是轻柔的嗓音,轻到缠缠绵绵,若有若无,唱这般厚重的悲恸,居然别有一番彻骨的凄苦。
严清鹤也很喜欢,但他仍然问:“怎么唱这样悲的调子?”
歌女答道:“今日天色y沉,天寒云重,落雪也大约就在这几日了。唱这个正是应景。”
严清鹤便开了窗子朝外头看,果然是有了云。他近来瞧见这样的景色总是很不安,总觉得今年的冬天来得有些早了。但严清鹤明白,这大约都是因为他心中不平,冬天总还是那个冬天。
听曲并没有使他轻松起来,但严清鹤此番却碰到了熟人。
他瞧见赵晟一身华服,身边还有个穿靛蓝布衣的青年人。
赵晟眼尖,瞧见他便招呼:“严二哥,这样巧!”
严清鹤却是有些惊奇,赵晟会出现在这样的地方——这地方对他来说,也太清雅了。
第十二章
赵晟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谨行,这位我与你说过的,你与我一道叫严二哥便可。”
那青年便作揖道:“严大人,久仰。晚辈陈谨行。”
“我也与你介绍过的,”赵晟对严清鹤道,“就是上次说的那人。”
严清鹤也回礼,道不敢称前辈。他瞧这年轻人眉目俊朗,神采照人,言语间不卑不亢,心中也生好感,问道:“不知谨行年岁?”
陈谨行便回:“小生今年二十有一。”
严清鹤笑道:“今后京中又要多一位青年才俊了。”
赵晟十分得意:“与我交游的人,自然是百里挑一的。”
严清鹤暗诽,猜都不必猜就知你平日来往的是什么狐朋狗友。他的确也十分吃惊,他原以为赵晟是与那群纨绔子弟一道戏弄这严肃认真的读书人取乐,没想到竟是认真与正经人交往了。又听赵晟道他并不是来偷闲享乐的,而是与这陈兄交流经典,讨教学问的。
严清鹤几乎可以想象到赵晟原意要去什么地方,又是如何折衷到了此处。但他依然觉得有些欣慰,像是自己的弟弟忽然懂事上进了一样。
不过这毕竟只是赵晟的上进,距离“苦读”尚且沾不到边。他读书向来要红袖添香,如今没有红袖,至少也要有隐约的歌吟声,更不必说要最好的茶,最贵的茶点了。
赵晟留严清鹤与他们多坐一会,又叫了几样严清鹤喜爱的点心,向严清鹤邀宠道:“严二哥,像我这般对你上心的人不多吧?”
严清鹤拿他没法,只好笑道:“是是是,数你会讨巧。只是我这坐坐便走了,岂不是白糟蹋了你的好意。”
“我乐意呀。”赵晟不以为意,“多大点事情。”
一旁的陈谨行神色一直郁郁,眉头越皱越深,终于忍不住道:“你也该收敛些……”他顿了顿又道:“就算做不到节俭,也不该铺张浪费的。”
赵晟瞪大眼睛:“几口吃食的事,我哪里就铺张了?”
陈谨行道:“是几块点心,但你可知这一盘点心一壶茶,抵得上普通百姓多少吃喝花销么?够灾民活多久么?”
“那关我什么事?”赵晟觉得他简直不可理喻,“难道要我从牙缝里省出银子来救济灾民?银子屯在库里,到时候给人陪葬才是浪费,进了小爷肚子里的那能叫浪费么?”
“这明明是丢掉的比吃的多……”陈谨行努力平息道,“我只是叫你适当些。”
“我吃不了,喂给阿猫阿狗,不一样是吃了么?”赵晟感到自己对他无话可说,“你非要揪着这盘点心不放么?你管我玩乐我都忍了,非要搞得吃口点心都不痛快。每次都这样吵起来,烦不烦啊?”
陈谨行咬紧了牙,气道:“好好好,我不管你,你也不必总来找我。”
严清鹤是头一回看到二人吵架,好笑又无奈。他倒是觉得年轻人吵闹两句也无妨,何况赵晟父兄多少年来都宠着惯着,拿赵晟无法,这姓陈的年轻人没多少日子就治了他一堆毛病,倒也是好事。
他顺着陈谨行道:“小六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谨行的话也有理。你大约不知,多年前王相曾经将未动筷的吃食包回家去,我今日就效仿王大人,也将这些点心带回去。”
“连你来都挤兑我。”赵晟撇撇嘴。
严清鹤拍拍他道:“行了,我哪里敢挤兑你赵少爷?”
赵晟从鼻子里挤出一个声音算是回应,仍然是不痛快。
陈谨行神色和缓下来,道:“我刚刚是说气话……你别在意。”
赵晟这才满意了些,但依然不答话。
严清鹤摇摇头,一对冤家。他起身道:“我就先走了,不打扰二位用功了。”
两人送了严清鹤,离去时仍然有窃窃的低语声。
第二日清晨天色便y沉得厉害,空气里一股凉shi的气息。方下了早朝便开始落雪,雪越下越大,因天气还不太凉,刚刚下雪时还化作泥泞,后来居然积下厚厚一层雪。
至午后,京城已被雪色掩了。街市上各色的招牌,屋顶红的绿的琉璃瓦都成了莹白,连同远处的栖凤山都覆上一片苍茫之色,与灰白的天色相接。
今冬的第一场雪可谓来势汹汹,但大家都认为是好兆头。瑞雪兆丰年自不必说,一场雪下来抹了一切的颜色,盖住了俗世的凡尘,似乎显得十分平静。
严湛鹭因大雪得闲在家,陪着小侄子在雪地里玩闹。严清鹤原本也想约个朋友踏雪,却被告知皇帝邀他在御花园赏雪。
看来没人想错过这雪景。严清鹤赴约而往,皇帝已在等他了。
这时天上仍在飘些细雪,严清鹤见皇帝披件深色斗篷,背对他站着,看似姿态随意,背影之中却有威严。细碎的雪粒落在他的黑发与斗篷上,衬得整个人越发厚重起来。
严清鹤道:“臣惶恐,让陛下久等了。”
章颉拂去挂在他碎发上的落雪,笑着说:“你也太生分了,不是说叫你亲近些吗?”
赏雪只是个见面用的新鲜名目,不过章颉仍是与他在御花园里漫步,聊些朝中的事情。譬如谁又参劾谁了,他作何想法又如何批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