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算命的人就会经常用这种把戏骗人。例如他会告诉来算命的人说:“你命运的转折就在你家楼下第三棵树下发生的事,找到了树,尿一泡尿,运则转矣。”就这种模糊的描述可以让来算命的人想入翩翩,他使劲地联想可能会想起小时候自己骑自行车好像撞到了一棵树上,那一棵树好像正好是第三棵,于是就把算命大仙的描述联想起来,就确定是那颗树。可是你仔细想想,算命的骗子其实什么实质性的东西都没说,他没说是老家还是新家、没说是哪年的事、甚至没说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切都是来算命的人自己想象的。最后他还会告诉别人:“这个算命的好厉害啊,竟然能算到我小时候的事情,而且算得那么准。”
于凡正是利用这个把戏,而且于凡知道,在六十年代叫“秀英”、“建国”、“学军”等等的人特别多。而人际心理学又有过统计,你所认识的人中大概率会有叫这类名字的人。所以于凡只需要假装和“秀英”很熟,然后直接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话“一定会立刻从远方回来抽你的嘴!”这样就可以让对方一下陷入“自我惯性定位”模式中,自己开始寻找信息:“哪个秀英?为什么秀英要抽我?”而且于凡在描述中故意用了“从远方回来”,这种模糊的描述也可有很多理解,秀英或者是死了?或者是在外地?等等。
于凡只是幻化了一个“心理幻想”,然后那个起哄者自己将它实体化,接着砸到了自己的脸上。
王昊铅知道于凡的真实身份,他冲着于凡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喊着:“你……你……?”
“你、你、你,你什么你啊?大老远邀请我从终南山过来参加你的宴席,口口声声说要请我为你家祖宅做‘招财法’。可是你今天完全没把我放在眼里,向别人介绍我时,不说我全名。刚才你给大家发红包时,我站在旁边那么久,也没见你给我一个红包。你太无礼了!”于凡打断王昊铅的话。
王昊铅哑口无言,他不知道于凡到底在说些什么。
于凡装作非常气愤的样子,怒斥王昊铅:“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你的品德根本不配得到这些财富!”
王昊铅一脸茫然。
于凡继续斥责道:“怎么了?哑口无言了吧?其实你心里比谁都清楚你的钱是从哪来的!要不是你之前那么有诚意来我们道观发愿,我师父怎么会把‘金门之气’传授于你!”
金门之气?!好高大上的名字,这更加吸引住了大家的好奇心。围观的群众听出了一些道道,是王昊铅求来的什么“金门之气”才让他大富大贵的。
于凡继续呵斥:“你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你除了有钱,你还是个啥?你——还——是——个——啥?”这一句话是一语双关,不仅仅是于凡用他虚拟的道士身份说的,更是用于凡本人的身份讽刺王昊铅此时的囧样。
在场的人中,可能只有王昊铅能听懂于凡这句话的挖苦。王昊铅羞愧的低下头,曾经的恒润十六人之一竟然被一个恒润小辈骂得抬不起头来,真是令人感慨。
朱镇长是一个财迷之人,他一听世间竟真的存在这种玄幻奇妙的东西,便上前非常谦卑地请教:“请问道长,您刚才所说的‘金门之气’是什么东西?我也可以求吗?”
于凡低眉斜目,慈悲地对着朱镇长说:“金门之气便是汇聚财富的不二法门。朱镇长你也是虔诚之人,您平日时时燃香祈福发愿,想求得金门之气,有何不可呢?”。
朱镇长眼睛突然瞪大了一下,到一口凉气,吃惊且更加卑微地说:“道长,你是怎么知道我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呢?而且还知道我平日燃香祈福?我们之前应该素未谋面吧?”
于凡露出神秘地笑容,说:“我,就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