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之九原虓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五百三十三章 偶遇蔡钰,仗义解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但刘表设宴,吕布与刘表并不熟,二人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这酒喝的就比较尴尬,这才是吕布不愿前往的原因。

但黄承彦会不会把自己的身份告诉刘表,这个吕布也不能确定,毕竟刘表是黄承彦的妹夫,二人是实在亲戚。

所以吕布的身份会不会暴露已经不重要了,大不了暴露了就是多吃几顿饭,再收些礼物而已。

放眼天下,还没有哪路诸侯敢明目张胆的与吕布为敌,十万铁骑可不是开玩笑的。

对于异族,吕布一直报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看法。

至于后世常说的“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吕布对此很是嗤之以鼻。

这话可不是孔子说的,孔子的原话是:“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虽然两句话差别不大,但中心思想却是截然不同的。

后世被人们奉为经典的话,不过是雍正篡改后的产物。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说到:“自古帝王之有天下,莫不由怀保万民,恩如四海,膺上天之眷命。韩愈有言:‘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韩愈则是表示:“”我没说过这话,这锅我不背。

韩愈《原道》中的原话是:“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但雍正这一篡改,这句话的意思就全变了,二者的适用对象压根就不是一个。

韩愈想表述的适用对象是华夏血统之人,诸侯用夷礼则视为蛮夷,诸侯用中国礼就视作中国。

韩愈可没有说“夷狄”入中国,但雍正却篡改韩愈的思想,很是巧妙的加入了“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雍正为什么这么做?

道理很简单,雍正此举是为了论证满清统治的合法性,使臣民更加顺从的接受满清统治。

此外,出生在女真统治之下的金国伪儒、汉奸郝经为论述蒙元政权的合法性提出:“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

孔子孟子可没有说过这种话,这一切都是郝经瞎ββ的。

郝经打破了作为该论述的种族界限,这就在理论上为夷狄统治中国提供了合情合理的依据。

无论孔子孟子还是历朝历代先贤,他们都坚持着同一个原则,那便是华夏的坚定血统论。

周礼文化是一种建立在以华夏民族为中心的管理秩序,这个文明体系可以同化其他民族,但却不是为了让周边族群融入到这个民族来。

血统这东西,不是你讲文明懂礼貌就能改变的。

华夷之辨,内中国外夷狄,贵中国贱夷狄。

这个体系的中心是具有炎黄血统的华夏民族,体系的基础是强大的物质与军事力量,对周边族群用华夏礼义来实现“使夏变夷”,使四夷臣服、侍中华以忠。

虽然吕布的想法是这样的,但吕布并未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至少现在还没有。

毕竟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你可以不认同别人的观点,但没必要去否定。

至少现阶段内吕布不会否定他人的观点,但若是有一天吕布坐上了那个位置,那吕布一定会把自己的想法告知所有臣民,使他们将此铭记于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