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曹禺选择走迂回路线,说出自己的愿望是出国留学。
而前面也说了,曹禺小时候父亲赚钱还是挺厉害的,家里有这个基础让曹禺提出这个条件。
曹父一听自己儿子这么有上进心,因为曹禺太小,也怕曹禺是三分钟热度,所以当时没答应。
而每年曹禺都提出这个要求后,时间一长,曹父看到曹禺不是三分钟热度,就把曹禺给送到外国了。
至于送到哪,也是曹禺自己的选择——英国。
曹禺之所以选择英国,就是为自己未来的演绎事业做铺垫。
曹禺知道自己的这个系统,显然是需要以出演票房好的电影赚取票房点,然后通过票房点使用气质模拟,来让自己演出的角色更吸引人,让电影票房更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曹禺迫切需要出演票房高的电影。
而曹禺有着未来的记忆,所以他明白,2010年之前的华国电影票房潜力,那都是没法和外国相提并论的。
也就是到了2010年之后,华国电影的票房才每年逐步提高的。
而曹禺重生的时间是84年,曹禺能参与电影拍摄的时间,大概要到两千年左右,这个时间距离2010之后的华国电影票房大爆发,还有十年的时间啊!
再加上华国电影圈,那叫一个混乱,不是说国外电影圈不混乱,国外也混乱,但是国外的电影圈经历了很长的历程,有了一定的秩序,人家再混乱,也有一个章程,有适合新人发展的地方。
而华国电影圈处于一个起步状态,才刚刚上道而已,非常不适合新人发展。
所以曹禺在打算当演员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出道目标定在了国外,并且根据自己重生的记忆,把目光定在了英国。
因为他知道在他能够演戏的时候,英国刚好有一个后世知名的电影系列开始海选演员。
如果他能够搭上这班车,那就是一炮成名了,甚至能够凭借着这个角色换来的经历,登陆好莱坞,如果谋划的好的话,曹禺觉得自己甚至可以在好莱坞站稳脚跟。
这可是在好莱坞站稳脚跟啊!多少华国明星连登陆好莱坞都做不到啊!
曹禺的记忆里能在好莱坞站稳脚跟的华国明星,也就三个人,李小龙,大哥成,功夫皇帝联结李。
曹禺觉得自己靠着先知先觉的优势,大概率能够通过英国为跳板登陆好莱坞。
有了计划,那就一步步的按照计划走就是了,曹禺上完小学十二岁,就到英国读书了,只不过年龄太小,曹母跟着一起去的。
上了两年学,曹父如同前世一样做生意赔钱了,而曹禺在国外表现的又很好,了解了英国留学制度的曹母,也就和很多在英国留学的中国父母一样,把曹禺给寄养在一户英国本土人的家里,曹母就回国陪曹父共渡难关。
曹母回去后,曹禺马上不再忍耐,开始涉足演员这个行业了。
曹禺先是报考了英国的一家地位和国内三大影视学院差不多的影视学校——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并且曹禺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还考上了,能够考上一方面是曹禺文化课还不错,毕竟他是一个成年人的灵魂,另一方面就是英国这边的文化残留。
在英国这里戏剧才是高大上的,电影这种行业,虽然电影市场已经成熟了,但从业人员并不是很多,且一些顶尖的人员都跑到好莱坞去了。
而曹禺之所以报考这个学校,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学校在电影方面的影响力和教学方面还是比较厉害的。
另一方面就是这个学校的名字,比较容易糊弄曹禺远在华国的父母,让他们以为自己的儿子在读他们眼中的正规大学。
哪怕日后纸包不住火了,曹禺也能和父母推脱说,自己是被其名字蒙骗了,一石三鸟。
经过几年的学习,在正规的教导下曹禺的演技逐步,闲暇时间曹禺还在英国的演员协会注册了,平日里不断的跑一些剧组,靠着年龄的优势,倒也在一些电影里出演过一些小角色,曹禺那五十几万的票房点就是通过这种手段赚取的。
而演一些小配角就有五十几万票房点的收获,更是让曹禺深刻的明白此时国内与国外电影市场的差距。
打一个比方,如今的国外电影市场,就和20年左右的国内市场一样,电影只要上映,那票房起码都是按照千万来计算的。
01年的时候曹禺十七岁,【哈利波特】剧组按照曹禺的记忆,来到了英国进行选角。
因为年龄的原因曹禺没法出演三个小主角,所以他就把目光投入到了哈利波特系列里其他的主要角色了,而西弗勒斯斯内普这个角色就是他的主要目标。
人物前期虽然不讨喜,但是后期会翻转,很讨观众缘的一个角色。
只不过这个角色的年龄比较大,曹禺的年纪不太适合。
但是曹禺有办法,这个年代了,化妆可以解决一切事情,所以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曹禺一脸显得很老的妆容。
好在结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