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秒钟。
很多观看【加勒比海盗】的影迷,还在抱怨【加勒比海盗】的这个开头,实在是有些太乏味了,节奏太慢了,讲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下一秒钟。
曹禺饰演的烟熏妆的杰克斯帕罗,乘着一艘破了洞而且还正在漏着水的船只,在慷慨激昂的he's a pirate(他是一个海盗)的背景音乐中登场的时候。
看到了曹禺的这个形象的大银幕前的所有人,瞬间就像是被扼住了喉咙一样,集体失声了。
一个个坐在大银幕前的老影迷们,把眼睛瞪到了极限,却依然觉得看的不是那么仔细,把嘴巴张到了无法再睁开的地步,却一丝声音也发不出来。
一个个坐在大银幕前的老影迷的神情,就像是见到了什么怪物一样,只觉得自己的灵魂都在颤抖。
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自己会这么激动。
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表面原因很简单。
但凡这里有一个人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有些文学素养。
那么其此刻的心里就应该明白了这是为什么?
欲扬先抑。
是的,就是一个简单文学写作手法。
只不过【加勒比海盗】将这种文学的写作手法,灵活运用到了电影中。
前面七分多钟的对配角的叙述,对旁枝末节的描写,咋一看全都是累赘的‘繁文缛节’。
但其实这些都是一种抑。
观众的情绪在这种被抑制的情况下,就像是身体在忍受着饥饿。
谁都知道在人饥饿的时候给他们一个馒头,他们都会觉得这个馒头就是一顿饕鬄盛宴。
这种手法就像是一种快感的放大器,能够让本来八十分的感受放大成一百分的感受。
更何况【加勒比海盗】这下一秒的转折,递上来的还不是一个简陋的馒头。
而是一场满汉全席!
这场满汉全席由妙到极致的背景音乐选择,触碰到到欧美人灵魂深处爽点的人物形象设定,以及只有曹禺才能明确感知到,其他人只能隐隐约约的用‘卧槽’来表达感受的系统赋予的气质组成。
音乐自不用多说。
he's a pirate(他是一个海盗)这首歌的经典,我想不用做过多的解释。
如果真的有人不了解这首歌的话。
那么你只需要知道,无论肤色,无论人种,甚至是无论年龄和性别,当任何一个人听到这首歌的时候。
脑子里浮现的都是一幅风雨中一艘波涛汹涌的海盗船,在和大海做搏斗。
这首音乐作为曹禺饰演的杰克斯帕罗船长登场的背景音乐。
它的出现直接就免去了曹禺饰演的杰克斯帕罗的自我介绍,让观众能把目光直接关注在角色本身上,并且这种无言就能明了的感觉,更能加深观众和角色之间的代入感。
当人听到这个音乐后,再配合曹禺饰演的杰克斯帕罗,自由的站在桅杆上,而形成的经典形象对视觉的冲击。
他是一个海盗的信息,我想不用多说,已经呈现在了所有观众的眼中,刻在了所有观众的心里。
接着是触碰到到欧美人灵魂深处爽点的人物形象设定。
【加勒比海盗】里曹禺塑造的杰克斯帕罗船长这个形象,与其说是西方人心里的梦想了,不如说是西方人刻在基因深处的yy了。
就像华国人心里最美好、最诗意的生活,是种着几亩良田、搂着娇妻美妾,过着世外桃源般生活。
西方人心里最美好、最终极的理想。
那就是自己架着一艘饱经风浪的船只,拿着一张画满了宝藏的地图,去追寻那无尽的财富。
这个是所有西方人的梦想,可以说每一个欧美人士从小到大,几乎都做过这种梦。
而在海上追逐这个梦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遇海盗。
所以海盗对于所有西方人来说,其实是一种不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