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字一号顽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九十三章 人和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在院落的后方,有一座高高隆起的半圆形砖石建筑,看着还有一些艺术气息,但林剑知道,这可是胡爷‘吃饭’的地方,那些精美的仿制瓷器,应该都出自这座馒头窑。

馒头窑左侧靠着围墙的地方有一深坑,里面堆满了瓷器碎片,看着深坑林剑都能够想象出,每次胡爷端详自己的作品,发现有一处不满意便直接摔到坑里砸碎的场景。

馒头窑是陶瓷窑炉的一种,属于半倒焰式间歇窑炉,也叫“圆窑”,馒头窑在建造时,地基需要非常地坚固且呈马蹄形,窑顶呈半球形,外形很像我国北方人民日常食用的馒头,所以民间戏称馒头窑。

要知道在陶瓷生产工艺中,窑炉的烧成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理说每种特定的瓷器都要有专属的窑炉种类来烧制,但对一名仿制人来说,很难为每一种瓷器都配上专属的窑炉,所以选择一种用途较为广泛的窑炉,就成了必然,馒头窑古代北方使用非常广泛,当年北方著名窑口:磁州窑、耀州窑、定窑、钧窑、临汝窑都采用这种窑炉焙烧瓷器,所以在胡爷家见到馒头窑,林剑丝毫不奇怪。

当然,比起各大窑口的馒头窑,胡爷家的这口窑炉明显小了很多,算是mini版馒头窑,毕竟胡爷用不着大规模生产瓷器。

由于陶瓷烧成过程中有许多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在陶瓷行业就有了“三分成形,七分烧成”、“三分人作,七分天成”、“或生在成形,死在烧成”等说法,这就导致人们渐渐对窑炉有了敬畏感。

馒头窑炉的内部全由耐火砖砌成,弯弯曲曲、疙疙瘩瘩、麻麻赖赖,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盘它!

当然这只是粗浅的描述,文艺点讲:细若盘蛇、粗如扭龙,听起来是不是觉得高大上了?

事实也是如此,比起其它窑炉,馒头窑外观姿态优美、丰姿卓越,宛如唐代丰腴美人,值得细细品味,这是在懂行的人眼中,反之,那就是一堆砖,没比坟包强多少。

胡爷刚去把屋里的门窗打开换气,慢悠悠的过来,发现林剑在窑门前站着发呆,不由问道,“怎么?第一次见到窑炉?”

林剑坦诚点点头,“头回见,您给介绍介绍?”

胡爷失笑道,“没什么好介绍的,这就是窑门,开窑的时候用,烧成时需要将窑门封闭,留出火口供添加燃料。

旁边有个深达5米的井,供掏煤渣及通风透火使用,后面有两个烟囱将烟排出。

窑炉内部前有火膛供烧煤加热升温,用作摆放与烧成产品处叫牙台,牙台呈前高后低状。”

示意林剑低头往里看,指着内部道,“看到窑内后壁下面的两个大孔了吗?那是吸焰孔。

窑顶的透火孔我们叫天眼,窑顶底部周围有6个麻眼,用于烧成中调节焰气与观察火情。

你可以站进去看看。”

林剑闻言走了进去,上下一打量,发现窑内牙台略呈方形,而窑顶浑然为圆球形,这不正迎合了华夏古代‘天圆地方’的说法吗?

暗自咋舌,问刚进来的胡爷,“这是您亲手打造的?”

胡爷摇摇头,“怎么可能,我可没这手艺,这座窑炉到今天快百年历史了,依然坚固耐用,其关键的穴顶、盘柱、牙台等几个部位,都是窑工高超技艺与智慧的结晶。

现在有几个人能做出来?”

林剑疑惑道,“所以这是您买的?”

“不,这是我爷爷亲手建造的,当时可没用什么脚手架,便将上千块耐火砖组成的窑顶砌好,据我父亲说,摆砌、抹泥、加支垫,总共就花费了一天多点的时间。”

林剑比了个大拇指,“老爷子是高人啊,厉害~”

胡爷笑了笑,“是厉害,不过你今天来的不是时候,等烧窑的时候,那才值得一看,那时候窑炉内部温度达到1250度以上,外部则犹如铜墙铁壁般的坚牢,当熊熊烈火燃烧由烟囱派出时,犹如小龙在空中起舞一般,非常漂亮。”

林剑不由憧憬,“等有机会一定来看看~”

胡爷在窑内转了一圈,“点火后,火焰自火膛先喷至窑顶,再倒向窑底,流经坯体,烟气从后墙底部的吸火孔入后墙内的烟囱排出。

这种馒头窑窑墙较厚,限制了瓷坯的快烧的速冷,相应地便减低了瓷器的半透明度和白度,为避免坯体变形,又使坯体加厚,因此馒头窑出品的瓷器都有浑厚凝重的特征。”

林剑愣了下,本能的反应道,“这也是古代北方瓷器的特点吧?”

胡爷微笑点头~

可林剑纳闷道,“这么说馒头窑烧不了青花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