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放也看见了,远处黑压压的一片,连绵不断。
“是流民营!”贾放说。
话说“流民营”这个名字,还是他想出来。当日他在晚晴楼上随口想出来这么个名字,后来就写进了给贾代善的条陈里。早先在德安县衙听见,这个名字已经广泛使用起来了。
可是眼前的景象还是给了贾放巨大的震撼:只见这流民营蔓延大约有十几里,向西北方向不断延伸。流民营大多是露天的,数十个流民拥有一座土灶,在土灶附近的地面上横七竖八地铺着铺盖,席地而坐,露天而卧。
贾放在后世不是没见过这么多人。只是现在面对这么多数量的流民,他感觉身后那座德安县的小县城,就像是面对大海的一座小小礁石,一个浪头袭来,就能将这礁石整个儿淹没。
第36章
贾放带着赵成赶到流民营近前,见到有流民模样的人正在挖着土方。他忍不住便停下脚步看了一会儿。
只见这些流民似乎正要在地面上挖出一个向下的斜坡,斜坡深的一头冲北,最深处大概有尺许深。再加上流民们挖出的土石也都堆在北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两尺多高,能够不受北风影响、即便是在晚间也比较保暖的空间。
这几个正在劳动的,看起来都是身强力壮的流民。贾放让赵成去问,那几个汉子回答赵成,说:“这土窠子是官老爷让咱们挖的,说是挖好一个给三斗米,十文钱。现在但凡还有点儿力气的都在干这个。”
“有了这土窠子,晚间睡觉总算是没北风吹了。就是幕天席地的,土窠子又不够深,否则咱要是找点儿稻草编起来铺在上头,可不就是间屋子了?”另外一个大汉在嘟嘟哝哝地抱怨。
“想啥呢?”他的同伴一起嘲笑他。
“刚从村子里出来的时候,成天想着逃过黄河,能有口饭吃;后来官府赈济了,有口饭吃了,你又想着晚上睡觉能暖和点儿,没有北风吹着;现在眼看着土窠子修起来了,晚上睡觉没北风吹,你又想着有四面墙有个屋子?”
“嘻嘻你这梦做得挺美!”
“就是,吃着碗里头,还想着锅里……”
其实在流民营里挖“土窠子”,作为流民的暂时居所,也是贾放给贾代善的条陈里最先提出来的。他听说京畿一带地势平坦,要为流民营建简易建筑不算太容易。在地面上挖这种浅坡形制的土坑是目前看来最简便可行的做法。
但听见流民们的愿望,贾放当然特别能理解:人都是这样,有各种各样的渴望,为了满足渴望一点点取得进步。
于是他冲那几个流民大声说:“老乡——”
“你们回头找四根长的毛竹,支在这土窠子的四角,中间扎起来,”贾放一面说一面比划,“四面罩上棉布也好、草席也好,编起的稻草也好,就是一个帐篷……就是一个小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