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读建筑的“红楼”爱好者,贾放以前也疑惑过,芦雪庵为啥要叫芦雪庵——大观园中明明已经有一座庵堂栊翠庵了,芦雪庵和栊翠庵重名,其实很无厘头。
而这座芦雪庵在全文中只出现过一回,就是“脂粉香娃割腥诞膻”——湘云宝玉等人竟然还拿了一块鹿肉去烤着吃,这就更说明了这地界儿不可能是座庵堂了。
再者双文说的也对,那芦雪庵依山临水而建,是敞亮阔达的所在,更加不像是礼佛的庵堂这一类的地方。
贾放觉得自己要投降了,他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双文身上。
这时双文又仔细看了看卷轴,问:“三爷,你说……这地方是不是该叫做‘芦雪广’?”
说来也奇,双文话音刚落,留白处那“非也”两字,便慢慢消失于纸面,再无踪迹。
第92章
双文一下子说破了是“芦雪广”而不是“芦雪庵”, 那卷轴上的“非也”两个字便慢慢消失。
双文瞪圆了眼愣着神,贾放则在一旁赞她:“双文,你果然见多识广。”
他现在已经想通了, 确实应该是芦雪广而不是芦雪庵,后世人念到“芦雪庵”三个字的时候, 可能都是给某个抄本上的错别字给骗了。
在古代汉语中, 卢雪广的“广”字, 与后世简化为“广”的“廣”不是同一个字。按照《说文》, 古时的“广”字, 读“掩”字的发音, 是一个象形字, 只要看看字形本身就晓得,这就是一座建筑。
古时这个“广”字其实是指傍岩架屋①,对于依山临水的芦雪广来说, 这种建筑形式也是符合其名字含义的。
但是后世已经没有用“广”字称呼的建筑, 所以贾放也不可能想到“芦雪广”这个地名。
至于为啥后世各个抄本都用上了“芦雪庵”这个名字, 可能是因为某个抄本的抄写者见到了“芦雪广”,下意识地认为“广”字应该是“廣”字,而后来再抄写的人又因为字形相近,抄成了“芦雪庵”,才让贾放闹出了之前那个让卷轴非常愤怒的“乌龙”。
“双文,你还真是我的‘一字师’。”贾放诚心诚意地道谢。
这时双文也终于明白过来, 惊喜地说:“哎呀,我就是蒙了一回, 竟真的给我蒙对了?”
第二天,贾放便带人去大观园里勘察芦雪广的现状。芦雪广在沁芳溪的对岸,贾放带人穿过日前双文带人修好的那座折带朱栏板桥, 又绕着堤岸转了一大圈,终于来到了芦雪广所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