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过去了半个时辰后,那一贯喜欢“刁难”人的陆老伯终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因为他又在凌皓这里学会了新的食材制作工艺。
这个世界里的人居然还讲究一些像孔子提出来的“不耻下问”原则,而这陆老伯便是这样的一个人,每天都像个学生一样准时来凌皓这里请教“红烧肉”“糖醋鱼”“干炸里脊”什么的……
凌皓又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想教,只能是教给他一些后世家常菜的简易做法,没想到这老爷子来得更加勤了。
好容易打发走了这老头,凌皓又把自己先前在雍城时住着便开始酿造的几坛荔枝酒给搬了出来,准备来检查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发酵成果了。
说起荔枝,就不得不提一些关于荔枝的栽培历史了。
荔枝,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成熟时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
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的记录。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因性热,多食易上火。荔枝木材坚实,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
最早关于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割去枝丫之意。
很早以前,古人已认识到,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枝叶,假如连枝割下,保鲜期会加长。
对此,明代李时珍也认可。《本草纲目·果三·荔枝》〔释名〕:“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大约东汉开始,“离支”就开始直接写成“荔枝”。
荔枝在17世纪末从中国传入缅甸,100年后又传入印度,大约在1870年左右传入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1873年由中国商人传入夏威夷,18701880年又从印度传入佛罗里达,并于1897年传入加利福尼亚,19301940年才传入以色列,1954年由中国移民带入澳大利亚。现荔枝广泛种植于中南美洲、非洲的一部分及整个亚洲,当今世界荔枝主产国为:中国、印度、南非、澳大利亚、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及泰国…
荔枝在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还有引种的记录。
不过凌皓看见这荔枝,反倒是想到了另一种处理方法,他把这些荔枝的果实取出来之后进行发酵,想把荔枝酿成果酒来饮用。
荔枝虽然贵为“果中之王”。但也确实就像白居易所说的那样“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这也从侧面印证出了荔枝的保质期委实不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