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一国丞相,甚至能让燕王禅让,足以证明子之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
他在担心秦国。
燕国虽然地域狭隘,可也是一块肥肉,列国眼馋,都不会这么轻易的放弃。
“相邦大人果然谨慎。”
张仪揶揄的笑意之中颇是带着几分敬佩。
“秦相过誉了,如今燕国强敌环伺,事关燕国安危,子之不敢掉以轻心。”
子之本来心眼很小,这句话说出来,倒是带着些许的洒脱和豪爽意味。
张仪何等机敏,一言便听出子之的话里是带着警惕之心的。
“既如此,那张仪便也不遮掩了,我秦国与燕国签订此条约的先遣条件是:秦国,可以不干涉燕国的内政;但燕国,日后绝不可以与我秦国为敌。”
这是为长远打算!日后齐楚合纵攻秦,燕国若再是插手,秦国必然捉襟见肘,首尾难顾。
“就这么简单?”
子之显然不相信,如此简单的条约,秦相千里迢迢来到燕国,有些得不偿失。
张仪笃定道:“就这么简单!盟书已然在此,张仪还带了秦国的国玺,只要相邦大人同意,即刻签订。”
子之对张仪所说的条件作了一番揣摩,秦国对外盟书,多是以撕毁结束。
也就是说,秦国对外订立盟约,到头来却没有哪一个盟约能够延续到最后。
一纸空谈而已!所以子之才要正题深谈,才要自己主动。
可有盟约总比没有好,签订了盟约之后,若是以后燕国有难,也可以求助秦国。
燕国国玺果然在子之手中,这也初步的印证了如今的子之已经掌握了燕国实权。
他将国玺拿出,便顺势说开:“秦相,今日国书签订,还望秦国信守诺言。”
“相邦大人放心,经过多次战役,秦国之国力、军力仓促之间恐不能恢复,至少短时间之内不会发动对外战争。”
将签订好的国书收起来交给高长恭,两个人便准备离开。
可是,他们来此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祸水东引!秦国虽然不参与燕国内政,但必须让齐国参与进来,以为秦国争取时间。
“相邦大人,张仪斗胆一问,太子姬平何在?”
张仪起身之后深深鞠了一躬。
子之眉头紧皱。
燕国太子平此时与他已经是仇敌,兵戎相见久矣,秦相为何要打听他的下落?
莫非两个人之间有密谋?
“秦相何为?”
子之的脸色逐渐黯淡起来。
张仪笑道:“相邦大人切莫多疑,燕国太子平乃张仪故人,只想一见,并无他意。”
“太子平乱国,已经被本相赶出国都蓟城,现在,指不定在哪个山谷之中躲着呢。”
“我有一言,可助燕国,相邦大人听否?”
张仪的眼神之中带着玩味。
“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