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为了赚钱,学好了《算术》,便能算好账,我要赚很多很多钱。”
“我是为了娶媳妇!”
“—――”场面还是有些和谐的。
孩子们的想法都很单纯,要么道听途说读书好,要么心里有个小目标自己想读书。
可付诸于实践过后往往不是那么一回事!嬴驷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尊师重道的主流基础之上,夹杂着些许的创新。
其主要以吸引学生兴趣为主!如何主导学生们主动学习,那便是要让他们喜欢去学,一天不学习就浑身难受。
这需要转变孩子们的观念,整体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每到一个年龄,孩子们便会产生新的思想,也会有新的好奇感油然而生。
这个世界多姿多彩,同时也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学习的过程,大抵是一个抵制诱惑,严于律己的过程,一旦你做到了,那么你必将前途无量。
嬴驷淡然道:“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课,咱们学习的东西很简单,是一首诗。”
“诗?”
这个词在咸阳城已经不算是陌生。
学堂的国学先生们,也将那些市井的诗歌引入了课堂之中,嬴驷所写的《离骚》和《清平调》,都在其内。
所以孩子们便炸开了锅,一双双清澈透明的眼睛中迸发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大王,我会背,我会背: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少年将《清平调》背诵下去,竟然一个字都没有错误,也没出现卡壳的现象。
这让嬴驷大奇,《清平调》广为流传不假,可那些市井之人也不见得有人能背诵的出。
但这少年,竟是如此的熟练!这除了说明孩子们对于这首诗的喜爱,另外一部分原因,便是这孩子的诗词造诣极高。
嬴驷拍了拍手,轻声道:“背的不错,今日寡人再教你们一首新的诗,叫《悯农》。”
“《悯农》?”
在孩子们不解的质疑声中,嬴驷已经开始朗诵出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短短四句二十个字,竟让白起等人听得入迷,他们仿佛身临其境,真的看到了老农播种的场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文字虽然朴实无华,情感却极度的升华。
孩子们就只知道死记硬背,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
所以,嬴驷给他们留了一个自由提问的时间:“这首诗,大家要理解着诗中的含义去背诵,只要你们将诗词注视了解的透彻,这首诗也便烂熟于心了,谁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寡人会为你们一一解答!”
嬴驷是多么正经的说出这句话!他已经记不得上一次这么正经是什么时候了,但见到这些孩子,他竟出乎预料的安静下来。
又是方才那个胖小子,自告奋勇的站起来,迟疑半天,问道:“大王,什么问题都能问吗?”
嬴驷点了点头:“当然!”
“那我想问问‘锄禾’是谁,他为什么要日‘当午’?”
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