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重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四百一十五章 无从下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海凤凰和守门员的陆盾85方案,胡文海更是坚信一定能在两伊战争的袭城战阶段,让世界各国对中**事武器水平刮目相看的。

错过了这个机会,中**工再想证明自己的价值,非得再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投入十倍、二十倍的精力不可。

海军招待所专门开了一个小院,秦凯和王烨两人陪着他住了进去。

胡文海也没有心情吃喝应酬,拜托池秘书帮自己把闻讯而来的各路神仙都挡了驾,自己一个人躲在了房间里。

表面上看就只有秦凯和王烨两个人在门外待命,至于更外面还有多少人在,那就是不可知的事情了。

不过对于这些,胡文海只要知道在他思考问题的时候,绝对没有人能进来就好了。

胡文海面前的书桌上摆着一个笔记本,然而笔记本此时已经被撕掉了至少一半的纸张,剩下的那部分也眼看着摇摇欲坠,不能称之为“本子”了。

在书桌的周围,一个个纸团被他扔的到处都是。不难看出,这个过程中,纸和胡文海双方都经历了一个相当不愉快的过程。

“有什么办法能逼着美国人让步……”

胡文海手上的笔,无意识的在纸上随手写了两个字。但这并不是他已经有了办法,而是他根本没有把意识放在这里的表现。

雷神和休斯公司,这是美**工联合体的两个巨无霸。他们对美国政府的影响力,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办成什么事情不容易,但搅黄了什么事情却轻而易举。他们拿不下美国国内的许可,但却绝对能封死中国接下科威特订单的可能。

那么,既然正面对抗不行,选择让出一部分利益是否可行呢?

恐怕,并不是太可能……

胡文海这个方案的最大特色,就是把原本用于f14的凤凰导弹,改进成了用于舰队区域防空的海凤凰。然后又把海凤凰搬到了陆地上,结合荷兰的守门员近防炮系统,形成远中近的梯次防空体系。

这套系统的关键,就在于凤凰导弹的通用化。那么凤凰导弹是谁的产品呢?答案就是雷神和休斯这两家公司的产品。休斯公司是凤凰导弹的主承包商,雷神公司则设计了它的电子系统。

换句话说,胡文海的这个方案,本来就是在从这两家公司嘴里抢肉吃。

凤凰导弹增加一个陆地发射程序,这对休斯公司来说,甚至可以说是一丁点技术难度都没有。这么一个现成的方案,凭什么要让中国企业大把赚钱,而原版厂商却要在旁边看着眼馋?

至于说中**工企业生产成本更低……

对不起,这个恐怕还真不太容易。休斯公司从1974年开始生产凤凰导弹,十三年的时间里已经生产了多少枚导弹?这个数据只有休斯公司自己知道。

但有一点,休斯公司在规模效益上一定已经做到了极致。

可对于中**工企业来说,凤凰导弹却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国内要建立新的生产线,还要克服早期的成品率问题,导弹的雷达更是不那么容易生产。导弹这种产品,恐怕很难通过降低人工成本而获得竞争优势。

所以只要休斯公司想压低售价,中**工企业未必就能拼得过对方。合作共赢的基础,也就荡然无存了。

除非中**工企业愿意把自己放到从属附庸的位置,赚上一些并不比手工费多多少的代工差额。

而科威特对美国人来说,又不像伊拉克那么桀骜不驯和亲近苏联。不能出售给伊拉克的c3i,却是可以对科威特和沙特这些坚定盟友放心的。

休斯和雷神公司完全可以拿着胡文海的方案,只需要把中文翻译成英语,这笔生意根本没有中国企业插足的余地。

怎么办?硬的不行,软的也不行。

胡文海的能力,并不比为高层的其他智囊们更强。他的优势,在于他的见识和对未来的洞察力。

但问题是,他曾经经历过的未来,或许能够将军工武器的数据姗姗到来,但却极难对军火交易的内幕有所了解。

在这个领域,他的能力并不比其他人更强。或者甚至可以说,他连这个领域的真正专业人士还差的很远。

对于国家大势,他或许能够一针见血、针砭时弊。但要说国家大势是如何形成,私下里经过了多少交易和妥协,这就更不是他能够知道的了。

雷神和休斯这两家公司,他实在是有些老鼠拉龟——无从下手。

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已经把天边染红成了一片火烧云,胡文海仍然是一筹莫展。对于重生以来一帆风顺的他来说,这样的经历还是第一次。

“胡总,要不要吃点晚饭。招待所的同志送过来的,我让他们把饭放下先回去了。”

冷不丁的,外面秦凯敲响了他的房门,有些担忧的隔着门大声问道。

胡文海摸了摸肚子,恰巧这时竟然腹中咕噜噜的响了起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从中午到现在,竟然是米水未进。

“吃点吧,总不能饿着想东西。”

胡文海走到门边,拉开门向外面看去。秦凯站在客厅的桌子旁,正和王烨将招待所送来的饭菜挑选出一部分他平常喜欢吃的,装到一个餐盘里。

“胡总,池秘书说如果一时间没有办法,也不用太着急。先散散心,别把自己憋坏了。”秦凯端着餐盘走到门边:“今天好多人想见你,不过池秘书都拦下来了。但是有个事情,他特别让我转告你。熊猫国产化项目组的屠老来了,请你有空到帝航去一次,像是有事找你。”

“屠老?”胡文海接过餐盘来,若有所思:“我知道了,你帮我问一下,一会儿吃完饭就过去行不行。”

“对了。”胡文海叫住要走的秦凯,突然想起来说道“先给我找个火机来。”

胡文海自己不抽烟,周围的人也不敢在他面前抽烟。突然要找火机,一时还真有些措手不及。

直到胡文海自己一个人在房间吃饭,过了许久,秦凯这才送来了个打火机。

胡文海将自己到处乱扔的纸团都重新找回来,然后扔在铝合金的纸篓里,最后用打火机将这些写满了不知所谓文字的纸全部烧光。

那是他能想起来的雷神和休斯公司的全部信息,很多项目和规划甚至还没有出现在当事人的脑海里。如果流传出去,结合他的事迹,肯定不会有人觉得纸上的东西是在胡言乱语。

晚饭之后,秦凯找来了一辆车,将胡文海送到了帝航的研究所。

还是原来那个小楼,还是几十年都没有变过的陈设。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这里正孕育着中国第一种重型三代战斗机。

“屠老、吴老,对了,没见到王老呢?”胡文海一一和熊猫国产化项目组里的负责人握过了手,却发现自己遍寻不着负责雷达方面研制工作的王小谟。

“老王可是了不起啊!”吴大观竖起了大拇指,有些感慨的赞叹道:“说起来,项目组里压力和任务最重的,除了整机设计就是电子系统了。老王去年当上了38所的所长,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他忙。但就是这样,现在熊猫进度最快的,就属他负责的awg9雷达了。这不是今年国家有个活动,请一批中青年科学家去北戴河疗养,我们项目组把他给报上去啦!”

“中青年科学家?”胡文海一脸懵逼:“我没记错的话,王老都五十出头了吧?”

“刚五十,哪有五十出头!”吴大观满脸笑意:“在我们科研界,这个年纪也就是个‘中青年’!”

“好吧。”胡文海想想,对科研工作读到博士就要十年,三十岁刚开始事业生涯的人来说,五十岁也能勉强算是中青年了。毕竟未来中国评审的青年科学家,年龄上限还是四十五岁呢——四十五岁的青年,其他行业也确实不好找。

吴老看起来身体和精神都不错,和胡文海兴致勃勃的聊了半天。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最近这两年国内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的进步,确实让吴老颇为欣慰。

从美国进口的大量tf41发动机翻新工作,让国内仿制tf41和增加加力段的研发工作进度很快。大量上马的大化工工程,更是催生了航空发动机企业进入燃气轮机市场的能力。

最后最重要的,当然就是胡文海满世界找来的r27/29发动机成品和图纸,就更让人喜出望外了。r27/29发动机在设计上的出色虽然有借鉴意义,但国内七十年代末就以涡喷15的编号已经完成了测绘和试生产,只不过因为没有装机对象而转入了技术储备。

但实在是没想到,胡文海当初提出的论“斤”买资料,让kgb干脆搬空了图曼斯基局的备份资料室,装满了一整架飞机。

这些资料里面,可不光只是r29的设计工艺啊!(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