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重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四百三十七章 股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时间差不多了,资金已经全部到位。”方剑阁坐在电脑前,专注的进行了一番操作之后,慎重的向胡文海点了点头。

赵锡成别墅的餐厅里,四五台计算机被杂乱的安置在长长的餐桌上。各种各样的线缆汇集在一起,仿佛一条抽象的信息河流,汇聚到全美电话网络的海洋之中。

9600bps的调制解调器,能够为这些计算机与美国股票交易市场的自动交易系统,提供大概1k/s的网速。

这对于股票交易来说,实际上已经是完全足够使用的带宽了。

当然,这是在正常情况下来说。如果交易信息的处理量超过了股市服务器的处理能力,结果肯定就是交易系统崩溃,不知道多少人要泪流满面的天台见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美国股市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股票的自动交易系统从问世的那一天起,目前几乎是受到了所有人的好评。

而从1982年美国股市推出了股指期货交易之后,伴随着全美经济繁荣的现状,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根据众多财经杂志的调查,1987年美国国内进行股票投资的人数,至少是总人口的20%。如果将这个数字换算成美国的家庭,很可能全美所有家庭都在美国股市中进行了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美国股市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当繁荣的阶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胡文海却放言要在美国股市上“搞搞事”。可想而知,绝大多数人会如何看他。

而实际上,胡文海也确实对金融方面的知识并不太了解。对他来说,有些印象的金融事件,大概也就是八十年代的广场协议、石油暴跌导致苏联解体,波斯湾战争导致的石油危机,九十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新世纪的次贷危机,国际上的金融大事这些差不多就是他知道的全部内容了——哦,当然还有一个广为知名的事件,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从美国爆发的股灾几乎是瞬间便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

一方面是黑色星期一实在如雷贯耳,另一方面则是历史上几乎唯一一次,创造了股票自动交易系统因为数据处理量太大而被迫死机的奇迹。

也正是因此,让胡文海牢牢的记住了这个日子,以及黑色星期一所代表的含义。

作为重生人士,胡文海虽然并没有将精力放在金融业上,甚至是在心底对过分泛滥的金融扩张有所抵触。但这种天上掉钱的事情,却没必要就非得因为一点精神洁癖,或者是因为这样写的重生故事太多了,所以就非要逆反着来,偏偏去放过这样明显的机会。

对于胡文海来说,还是那句话。重生者的事业如果局限于金钱,实在是很没追求的一件事。有着二三十年的信息差距,发财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不论需要多少钱,在这个世界上可谓伏拾皆是。

一个人如果一辈子只投资了微软或者苹果、谷歌,那说不定要被人分分钟从董事会里踢出来,将手里那点股份稀释的连股东都算不上。但如果一个人接连投资了微软、苹果、谷歌、非死不可、亚马逊、美国在线和雅虎、阿里巴巴、cbs……

别怀疑,这家公司的名字一准是“红杉资本”。红杉资本在投资之后如果对一家公司毫不干涉,或者换个词叫不闻不问,经营者心里才要七上八下了。从来只有红杉资本踢创始者出局,稀释别人股份的时候,哪家公司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对红杉资本的股份下手?

红杉资本为什么这么特殊?因为红杉资本早就已经在资本市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事实早就已经证明,钱,不是万能的。资本并不单纯是绿钞票和白银子,很多东西有钱都未必能买的到。相对于他要实现的目标,别说一百亿、一千亿美元,就是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在手,未来的中国不也一样是有那么多的资源和技术无法用钱买到吗?

即使是休斯公司这点小事情,金钱能够达到的作用也是相当有限。

只有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无数次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在别人眼中这才是真正的资本。

“好了,我们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说让我们先赚它一个亿好了。”

胡文海拍着手,目视着手下之前用来查账的小组成员们各自进入自己的座位,仿佛舰长驾临舰桥。

“登陆伦敦股市,从西门子和奔驰、罗罗公司拆借的资金都到位了吗?”胡文海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此时别墅外面不过刚刚天光放亮。

陈发今天将头发绑成了一个束马尾,穿着一身利落的运动休闲装,坐在电脑前迅速的进行着操作。

美国东部时间早上五点,此时正是东一区的上午十点,伦敦证券交易所进入了电子交易时间。

很快,电脑的交易信号跨越了大西洋连通了纽约与伦敦。坐在纽约别墅的饭厅里,就能操纵大洋彼岸的上亿美元巨额资金。

陈发的声音清脆而干练,宛若山谷中的百灵鸟一般:“伦敦证交所的交易账户显示已经到账,可操作资金九亿美元。”

“慢慢来,我们有五个小时收集筹码,足够用了。现在,分配资金,少量多次卖空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

“胡总,交易额多少?”陈发目光从一众操盘手脸上收回,主动向胡文海问道。

胡文海用力的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全部,我们能动员的全部资金!”

贝多芬的命运,于焉响起。

……

所谓黑色星期一,实际上并不是从1987年10月19日开始的股市暴跌。早在16日周五的最后一个小时,市场就已经有了足够准确的预兆。

比如说道琼斯指数,在最后一个小时里便暴跌了91点——相当于道琼斯指数1987年最高点的5%。

就像是一部攀登到最高点的过山车,开始体会到了一丁点的地心引力。

一些嗅觉敏锐的人,已经在抓紧安全栓,准备迎接惊心动魄的惯性落体过程。而有些人,则以为这不过是再攀高峰之前的“技术调整”。

全世界所有的股民都清楚一句话,那就是“当清洁工也开始买股票,就到了离场的时候”。

实际上到1987年,美国股市的繁荣确实已经吸引了所有能够投入的资金。不光是清洁工,即使是街上的流浪汉都把自己仅有的一点财富投入到了股市。

事后美国经济界不断分析查找,对黑色星期一的成因感到非常奇怪。因为在19日之前,没有任何对股市不利的新闻或者消息,美国实体经济甚至也运转的还算不错。但偏偏就是这么一个毫无道理的日子,美国股市莫名其妙的迎来了历史上又一次黑暗的日子。

经济学家们用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去解释这次股灾,像什么羊群心理、市场失败、经济失衡……

其实换成三十年后找来一个普通的中国老股民,点上一根烟,把黑色星期一的这个案例一提,大多都能收到一个对这些经济学家嗤之以鼻的答案。

不就是大户割韭菜吗?

黑色星期一的成因,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因为泡沫已经吹到了最大,再也撑不下去了。过了那个谁也不知道的临界点,华丽的肥皂泡,表面张力再也无法对抗地心引力。然后,悄无声息的就那么破裂了。

虽然所有人都清楚是怎么回事,但在这场赌局里,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能成为最后跳出来的那个人。

用东北话来说,这叫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真要想在股市做到常胜不败,唯一的秘诀就是——永不下场。

对于胡文海来说,他绝不会认为自己的“水性”有多么好。太复杂的操作方式,虽然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收益,但也有可能让人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他选择了最为保险的方式——对股市指数进行操作。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股灾,是从纽约股市的崩溃开始。美国股市是全球最晚开始交易的重要股市,所以当它开始下跌的时候,能够给胡文海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

东京日经225,香江恒生,伦敦金融时报指数,胡文海在世界范围内筹集了自己能够动员的全部资本。

他在日本不仅将外汇盘全部脱手,更是从索尼与三菱手中抵押拆解了至少五亿美元的资金。

香江的情况要好的多,有中银从中操作,新科集团用人民币抵押在香江同样拆借出了一笔非常可观的资金。

在伦敦,则是发动了几个合作企业的关系,利用新科手中igct技术在欧洲以外的技术授权做抵押,拿到了三亿美元的本金,然后通过金融杠杆放大了三倍操作。

美国的资金最为充足,胡文海打算通过金融杠杆的放大,在道琼斯指数期货上投入至少二十亿美元的资本。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表面上是清账小组的这些人,实际上却是国内凤毛麟角有国外股市操作经验的操盘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