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所入住的居所坐山向水,名曰晚晴。池上一座假山,看似普通,既不是什么太湖石,也不是什么大师堪舆定位之作,妙就妙在整个造型完整呈现了普陀珞珈山地貌,暗合四周环境,隐隐给人一种玄妙难言的心灵感应。
入门一面银杏木屏风,印着弘一法师临终遗墨“悲欣交集”四个大字,悲怆而又恬然。
从纯书法技巧看,点画纵横错落,墨色枯淡,结字全无往昔的严谨,想来法师当时已到了油尽灯枯之际,提笔估计都已非常艰难。但是从书道的角度看,大师精彩绝伦的一生,最后被浓缩成这四字感悟,留给世人无尽的猜度和怅然。
纪若嫣初看时心想,“本以为这样的有道高僧早已不喜不嗔,无物无我,没想到临终前却用这么纠结矛盾的四个字作为自己的绝笔,看来纵然是律宗祖师,临到圆寂的一刻,却也难逃宿命与红尘的羁绊。”
可往深处一想,红尘之中,他是令人仰止的天才,看尽人间繁华,韵极风流;遁入空门,他又一心向佛,以慈悲智慧救拔众生之苦。
法师之“悲”或许是悲悯众生沉沦生死之苦,法师之“欣”或许是欣喜自己了生脱死离苦得乐,又有谁真能参悟得透法师当时的心境,不由心生感慨,情绪难平。
午间小憩后,两人同游居所旁边的一座小山。
纪若嫣没有穿运动服,而是穿了一件杏黄色的碎花连衣裙,配上小白鞋,轻薄透气的雪纺材质将整个人衬托得愈显清新淡雅,仙气十足。
伴山的栈道不高,也不陡,纪若嫣信步前行,身姿仪态浪漫优雅,拼接荷叶边喇叭袖微微清透,举手投足间袖口露出嫩藕一般的雪臂,顾盼生姿,自带万千风情。
山间微风拂过发梢,将如瀑长发揉碎成千丝万缕,柔顺飘逸。发丝飞舞时隔着老远好像都能闻到淡淡的醉人花香,仿佛有种把人从城市的浮躁和喧嚣中瞬间抽离的魔力。
风稍大些时,秀发如波浪一般肆意飞扬,分不清是清风在吹拂秀发,还是秀发在抚弄清风。宽松的裙摆随风摇曳,灵动飘逸,漫山遍野的风仿若都臣服于她的裙下,整个人潇洒从容得似乎马上就要乘风直上青天。
杏黄色的罗裙在风中飘舞,轻薄的材质紧贴身躯,勾勒出玲珑有致的诱人弧线,裙底下丰润修长的玉腿、内衣的肩带和蕾丝花边都隐约可见,刚才还不带一丝烟火气的翩然仙子,在风儿的萦绕包裹下,突然又展现出性感妖娆的一面。
纪若嫣似乎不管身处什么环境都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有时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反而愈显高贵冷艳,凛然不可侵犯。有时却能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给人天人合一、和谐舒爽的感觉。
发丝不断拂过绝美的容颜,偶尔贴在耳边鼻尖,凌乱却更显美感,像隐居清修的山中仙子,又仿佛中学校园里的初恋情人。
有此叁千烦恼丝,又有谁舍得斩断红尘,清净六根?呆呆望着眼前遗世而独立的倩影,陈骁大脑又一次失去了思考能力。
纪若嫣忽然转过头,看着失神的陈骁笑着说:“是不是在想,哇,世上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仙女。”
随口的玩笑却一下子说中了陈骁心中所思,让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应答,只感觉眼前的画面好像在心坎上植了颗种子,迅速的发芽吐绿,今生怕是再也别想忘却了。
入夜后,一轮圆月耀天心。房间静默而略暗,古意蔓延。整个村落只有必要之处才用灯光照亮,在这里,灯的功能被退回到18世纪中国村落的蜡烛时代,似乎是有意在提醒人们:心有所执,自点明灯。
远处寺庙晚课钟声响起,静坐闻钟鸣,钟鸣山更幽。
纪若嫣翻阅了一会儿书架上的四分律后,拿起了架子上最常见的心经,正襟端坐,抄起了小楷。
喝着此地自种的白茶,看着美人素手研磨,提笔悠书,陈骁不但没能清心寡欲,反而绮念顿生。悄悄走到身后,将纪若嫣搂入怀中。鼻尖刚闻到诱人的清香,却听到清冷的一声怒斥:“你想干什么?”。陈骁一惊,退了一步。
经过修改,感觉纯洁多了。
明天想吃肉的请投一颗珍珠,想吃素的请投两颗珍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