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人镜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美人镜_分节阅读_6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沈采蘩反应最快,上前对着沈老夫人一礼,她是标准的淑女礼仪教导出来的——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语声便和初融的雪水似的,清凌凌的:“孙儿多谢祖母。”

沈采薇连忙拉着沈采蘅也跟着道:“多谢祖母。”

“哎,这才对。”沈老夫人这般年纪了,给孩子东西比收孩子东西还要来得高兴,她亲自起身打开三个匣子。

果然是三块宝玉。一块羊脂玉,白如截脂,光华流转;一块和田红玉,纹路淡淡,竟是凑成了一个福字;一块翡翠,翠得好似叶片上滴下来的,鲜艳欲滴。

☆、第9章 燕窝汤

沈采薇悄悄抬眼看了一下,立刻就知道那块羊脂玉是要给大堂姐沈采蘩的——沈采蘩喜白爱洁,便是今日头上配的也是白色的珍珠,珠光内敛的犹如夜空中那一点微渺的星光。

果然,老夫人拾起那块羊脂玉便递给了沈采蘩:“你素来爱洁,便是玉都喜欢白玉,倒是叫祖母想起自个儿年轻时候。”沈老夫人眼中掠过一丝惆怅,看向长孙女的面容里面带着温柔和怜惜,“只是这世上有白就有黑,只盼你不忘初心,如这玉一般。”

沈采蘩明净的黑眸之中有波光一闪而过,她盈盈一拜,这才伸手接了玉:“孙女谨受教。”

沈老夫人看着亭亭玉立的沈采蘩,亦是十分欣慰。她接着又拿起那块和田红玉,递给沈采薇:“二娘,这玉给你。”

沈采薇怔了怔,也对着沈老夫人一拜,然后才恭敬的接过:“多谢祖母。”

沈老夫人抚了抚她的头顶,意有所指的说道:“送我这玉的人说过,这玉啊,带着福气,所以祖母把这玉给你了。要知道,这世上就有那么些人,福气都积攒在后头呢。”

沈采薇只觉得眼睛一酸,险些要落下泪来。她知道,沈老夫人这是在宽慰激励自己。毕竟,对于沈二娘沈采薇来说,她生来丧母,生父又远在京城早已另有妻女,偏偏面上还有去不掉的胎记有碍仪容,简直是硬件软件都不过关,差点就要回炉重造去了。所以,沈老夫人这才加倍的待她好,希望她不偏激、不自卑,能够健健康康的长大,越来越好。

沈采薇喉中一梗,只觉得有一把小锤子在心尖上轻轻敲了敲,有一种酸酸楚楚的感觉从里面冒出来,就像是那种酸果汁泡出来的。她说话都有些涩涩的,颔首应声道:“祖母的话,采薇都会记在心里的。”

沈老夫人认真的看了眼她,点了点头,转而抬手拾起最后一块翡翠递给沈采蘅:“三娘,这是你的。”

沈采蘅似懂非懂,但还是学着两个姐姐的模样对着沈老夫人一礼,恭敬的接了玉:“谢谢祖母。”

沈老夫人叹了口气:“这玉也有软玉和硬玉。翡翠最珍贵不过却是块硬玉。”她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得太深了,只是玩笑道,“祖母今日给了你玉,日后进了学,可要好好学习报答祖母才是啊。”

沈采蘅扬唇笑了笑正要说几句撒娇话,随即就察觉到还抵在身后的裴氏的眼刀子,她想到自个还是‘戴罪之身’连忙敛了笑容,小心翼翼的道:“嗯,孙女知道了。”

三块玉都给完了,沈老夫人这才舒了口气,坐回了位置,端起案上的杏仁茶喝了一口,眉目也舒缓了下来。

宋氏心细,眼见沈老夫人神色里面颇有几分疲倦,便轻声道:“这日头也不早了,母亲等会儿又要去小佛堂做功课,我们也不好再打扰母亲休息,不若先回去?”

裴氏心里憋着气就等着回去收拾女儿,此时也急忙应和道:“是了,母亲还要好好保重身子才是......”她憋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憋出几句应景的话来,“我娘家兄长从京里带了不少的东西来,有几根人参年份重,也算是难得。正好给母亲补补身子,我等会儿就让人送来。”

“你们的孝心我自然是知道的。人参就不必了,你自己留着便是了,我这里还有呢。你们都还有事,我就不留你们了。”沈老夫人笑了笑,摆摆手示意雁回送她们出去。

裴氏不免尴尬却还是福了福身,随大流行礼退下。

出了院门,等送人的大丫鬟雁回也走了,裴氏一张脸便彻底沉了下去,她长眉轻拧,压着心火。

宋氏瞧了一眼,便开口道:“二娘和三娘许久没去大娘那边顽了吧?”她看了看天色,笑容和气,“今日天气正好,你们姐妹不若去园子里逛一逛,再去大娘院里喝口茶歇一歇吧?”

裴氏抿了抿唇,拉住了沈采蘅的手,理了理她的衣领,缓缓接口道,“三娘就不去了,我这还有话和三娘说。”

沈采蘅少见裴氏这般神色,脸皮发白却只能可怜巴巴的看着裴氏,小手握成团,一副吓得不行的样子。

不得不说,裴氏这一生气,一下子就从y到了货真价实的山中霸王,沈采蘅则成了老虎嘴边哆哆嗦嗦的小白兔。

裴氏替沈采蘅理好了衣领,这才转头问沈采薇:“二娘可是要去大娘院子里坐一会儿?”

沈采薇心知裴氏如今心情不好,不敢火上浇油,只得乖巧的点头道:“嗯,我好久没去大姐姐那里了,今天还想和大姐姐睡呢。”她想了想还是没有去帮沈采蘅——毕竟沈采蘅马上就要进学了,女子的学习问题在国朝怕是很要紧。沈采蘅年纪还小不定性又没有沈采薇这样重活一回的人有自制力,裴氏要是再不上心,才是真的害了她。这大约也是沈老夫人今日不顾裴氏面子把话说开的原因。

“那就好好玩,”裴氏点了点头,“你成日里用功,偶尔轻松一会儿也是好的。”

宋氏本想再劝几句话,但这心思在心头一生,就跟雾气似的,绕了三绕便慢悠悠的散开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