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永不下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九一六章 客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当然,按这样的思路进行下去,如果甲和乙碰面、甚至交流自己对实验的记忆,

则情况就将十分诡异。

到那时,关于猫仔的死与活,甲和乙的看法,必然出现一无法调和的分歧,即便在量子力学范畴,‘既死又活’的猫仔,正是物质更本质的状态,但人类并无法以自己的感知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目睹这一幕。

但现在,甲和乙都声称,自己看到的猫仔之状态,完全属实,

这又会是怎么一回事呢?

结论,其实很简单,这种矛盾的诡异场景,根本永远都不会在现实世界里现,因为按假想的条件,甲和乙,来自彼此没有任何关联、因而也没有任何绑定的两个‘位面’,他们的人生轨迹,仿佛平行线,永远不会彼此相交。

同样是量子态,有一些,因绑定而永远关联,另有一些则永远不会遭遇,这很奇怪。

原因,坦率的讲,目前仍基本处于人类的视线之外;

但在这里,我和我的同事们,或许可以谨慎乐观的提及一些线索,进而有理由认为,物质之量子态的秘密,说不定会在未来得以揭晓。

……”

量子态,叠加,波函数坍缩。

一种何其深奥的理论,发展至今,许多假说都被证伪、或者被淘汰,一小部分则生存下来,逐渐发展,壮大。

尽管如此,在西历1578年的今天,对深邃的量子世界,人类的所知,

仍然是那样的菲薄。

物质之间的量子态,如何绑定,一旦绑定之后,又是否会有解锁、乃至再度绑定的情形,如果没有足够自洽的理论来解释,则必然会有研究人员,对此感到费解,甚至倾向于倒退至莫名其妙的“波函数坍缩”,

尽管那种理论,认为人的主观意识足以影响客观现实,根本一点也符合实际,更是对唯物主义的某种背叛。

不论经典态,还是玄妙的量子态,主观都无从凌驾客观之上,

这才是迄今为止的铁律。

在学习量子理论之初,就持有这样的信念,许多年来,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到现在的恍然大悟,方然的信仰,始终基于世界的客观性。

这,并非是毫无缘由的盲信盲从,

那是教义,而非科学。

而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做的相关实验,都没有哪怕一个导向必然的、绝对的主观影响客观。

在没有可靠的证据出现之前,选择相信既有认知,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含糊不清之臆想,这才是科学。

同样,如果哪一天,人类真的发现了可信的证据,证明主观意识真的能影响、甚至决定客观世界,那么方然也会毫不犹豫的摈弃旧过时的唯物主义,而转向崭新的理论框架,这同样也是科学,

甚至于才更是纯粹的科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