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永不下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九三六章 外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但和旧时代无数作品预想的不一样,甚至于,根本就和人类曾经的憧憬大相径庭,在因超距通讯而切实的具备外星活动条件后,几十年来,真正离开盖亚表面,前往其他行星、卫星基地生活的净土民众,

实在寥寥,前后加在一起也不过7800人。

一边憧憬星辰大海,一边却对盖亚之外的世界,意兴阑珊,这似乎很奇怪。

但方然却知道,这只不过是时移世易、观念变迁的必然结果。

不说别人,就说自己,在又一次开启六十年的轮回后,静下心来思考,这漫长而近乎无限的人生,究竟要怎样度过。

答案,可以千变万化,但“依据外星基地”显然不是首选项。

在盖亚表面之外的世界生活,曾几何时,是旧时代几乎所有人的一种愿景。

在那时,人类,且不说遥远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就连“近在咫尺”的月球,都只能当匆匆过客、而没办法长期驻留。

在理联与联邦的冷战时代,双方不惜代价、你追我赶,一举将人类送上月球,固然是为了在民众面前彰显体质优越性,客观上,也的确拉高了民众的期望,甚而以线性思维,产生大量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科学家们的头脑,则十分清醒,没有人认为人类能很快登陆火星,

后来发生的一切也恰如他们的判断。

从西历1416年,人类首次登月的年代开始,直到西历1509年、盖亚净土建立,旧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接近百年的时间里,

人类再未有任何载人航天方面的新建树。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因此而渐生的渴望也越大,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

被早年间的登月刺激,衍生出的大量文学、动漫、影视作品里,人类岂但早已在月球立足,甚而登陆火星、探索银河,乃至开启波澜壮阔的宇宙征程,长久浸润其中,民间的上上下下自然会满怀希望,

然后被现实一盆冷水浇醒。

这种大环境下,“外星定居”,显然会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不论现实情形如何,一个人,倘若能离开(“平凡的”)盖亚表面,前往(“不凡的”)外星球,必然是极其激动人心的奇遇,

这就是旧时代无数人的内心所想。

但是在今天,不,哪怕是从1509年开始,人类文明的幸存者们,就逐渐摈弃了这一系列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念头,转而从客观、理性的立场,审视太空探索、外星定居这些原本遥不可及的活动。

从相对理性的立场出发,方然的立场,当然会和同类们一样,

对这些活动并无多大兴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