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人类已迈出了第一步,就在两人航行于大西洋上的时候,远征的第三舰队,正在组建,一旦启航飞往比邻星系,
就会在二十年内撵上、并超越早先出发的第一、第二舰队,
“很快”抵达遥远的星际彼岸。
不过,早在规划这一切之前,净土民众就在公众平台上讨论过,科学家们的观点,与民众相仿,都不认为人类能够在比邻星系发现外星文明。
甚至于,就连在比邻星系发现智慧生命,大多数人也持一种很悲观的态度。
比邻星系,准确地讲,是拥有人类观测到之唯一卫星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本身是长寿命的红矮星,其(观测到的)唯一行星,似乎位于恒星的宜居带内,换句话说,那上面的确具备(人类认知范畴内的)生命诞生之基本条件。
但是有条件,并不代表一定行,更不代表一定能演化出智慧生命。
人类,究竟为什么从盖亚生物圈中“脱颖而出”,传统的演化、选择压力等假说,并无法很好的解释这一点。
与普通人的认知相悖,智慧,在生命演化过程中,从来都不是一个适应环境压力的必选项,
而更像是某种不期而至的“意外收获”。
换成通俗的说法,一种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增强智力的物种,在自然选择的压力面前,未必会有更强的适应性,曾充斥盖亚表面的无数微生物,就是很好的反例,没人会认为细菌、真菌乃至病毒会有什么智慧,
但这些物种,在生存、延续的角度,的确十分成功。
正因如此,只是发现一颗可能具有生命演化条件的行星,就能在上面发现文明,这种事的概率几乎就是零。
不过,在这样的基础共识之上,方然也有自己的看法:
“艾米,你说的对,某一行星上诞生文明的概率,看起来是很小的。
不过另一方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假设:一旦某颗行星上,诞生了文明,则这文明就会排除万难,始终延续下去,除非遭遇其能力之外的天文灾难,否则,就会像人类文明这样——哦、抱歉,这说法很不妥,”
“恩,
不过没关系,你说下去。”
用人类文明来作为例证,显然,这很不妥,人类文明的历史才多长,显然还没有到“宏观”层面的延续,方然笑着点点头,
“我的意思是,除非遭遇极端情况,否则,文明一旦诞生,就会想尽办法延续下去,而几乎不会灭绝;不过,倘若情况真的是这样,那些存在于遥远世界的外星文明,会发展到怎样的高度,又为什么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就格外引人深思。”
“你是说,为什么人类文明,直到今天也孑然一身,没有发展任何‘同类’?”
方然点了点头。
文明,从诞生,发展,再到繁荣,乃至于或然的衰败与灭绝,是否有一条必然的绝对路径,这不仅对人类文明极其重要,更关乎人类的未来。
假如说,存在这样的绝对路径,则人类可以比较有把握的认为,文明,一定会有未来,但这也会带来额外的困惑,那就是,以宇宙的浩渺无际,必定诞生出的无数外星文明里,为什么会没有一个进入人类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