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在交互,一条条信息由棱形晶体向着大脑传输,而后再回转,来回不断。
如果这时将这些信息直观的表达出来,那是一组组庞大的数据,删除、修改、确定、总结、检查……优化。
一灰猛的睁开了眼睛,停顿了一秒之后坐立了起来,头部扭转至方昊的方向说道:“老板,完成了,并且我还模拟了船舶。”
“是吗!”方昊大喜了起来,合上了书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医用床旁,“画出来我看看是什么样的。”
“好的,”一灰没有任何的迟疑,拿起一旁的纸笔开始画了起来。
车辆的设计图纸很快完成了,一共78张4a纸,里面包括了各个零部件的材质、形状以及型号大小。
而在最后一页纸内书写的是发动机的功率,以及平衡稳定器的最大稳定性能等详细的参数。
不过轮到船舶时,所耗费的时间更久了,中间方昊不得不让二灰捧了三刀纸来。
一灰在那用着如同打印机一般的绘画速度,方昊则拿着船舶设计总览图坐在椅子上皱眉。
“嗯……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外观造型?”方昊一边想着一边起身离开了实验室,拿着图纸一路走到六楼资料库内。
翻找了大量的船舶设计理论后,方昊发现自己还是太嫩了,而一灰已经完成了它的工作,正站在它身边等待着。
“一灰,这个设计不会影响船速吗?而且全封闭式的船体结构不怎么符合实用性啊。”
“老板,这是我模拟上千万次后得到的结构,它是安全系数最高的设计方案,乘坐它出海,任何形式下的风浪风暴都无法将它侧翻。”
一灰的话让方昊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没错,这样的结构设计肯定能够办到,整艘船如同一个封闭的龟壳,最深下潜深度200米。
试想而知,什么风暴能够影响到水下200米的深度?
而且一般各国公布的核潜艇下潜深度是在300米左右,当然,考虑到潜艇下潜深度是机密,数字肯定有缩水的因素。
这不是关键,关键这个能够下潜200米的船,还能定义为船吗?
呃……算。
在船的定义中,船是船舶的统称,水上运载工具,利用人力、风力或机器推进,有的可在水下航行,如潜艇;也有系泊不航的,如趸船等。
“可是,为什么你会选择这样的造型?”方昊表示不解。
一灰一本正经的回道:“老板,根据我的分析,龟壳结构,以及龟壳上的纹路能够增强龟壳的整体稳固性以及防御能力。”
“所以你是最大限度的模仿了龟壳吗?”不等一灰说完,方昊已经替一灰说出了后面的话。
一灰点点头表示道:“是的,它只是用普通的防锈抗压金属材质就能够下潜到200米,如果使用钛金属制造,根据我的计算,它能够进入世界95%的海域。”
从理论计算,下潜深度在8000米以上就能够探索90%左右的海域,而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拥有载人潜水器的只有5个国家,一共也只13艘。
下潜深度最深的是美国‘的利雅斯特号’,在1960年成功潜坐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最深为10916米。
但是值得注意一点,这些是潜水器,而不是如同图纸上的潜水艇。‘的利雅斯特号’只能运载3人,并且从它的下潜速度计算,整个下潜的过程用时一个多月。
这意味着内部的空间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运载物资,人类也不可能在待在潜水器一同下潜。
想到了这里,方昊忽然觉得如果图纸上的这艘船能够做到的话,嗯,外形像是龟壳……那又有什么关系?
“好了,这份图纸以及之前的图纸全部放到地下保险库里去,另外这份船舶图纸标记为5星吧,放到适应性盔甲的下方。”
方昊现在没有精力去打造这么一艘船舶,不过他也不会将它一直雪藏,海洋下的财富可比陆地上丰富多了,等条件成熟他肯定会去探索的一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