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求推荐,谢谢!
……
早上起来,再次向晒盐池中灌注海水的时候,杨挺分明发现晒盐池里的那些结晶,已经在盐池的底部坑壁都结上了一层,而且盐池的卤水中也混合着结晶,看起来就像是混合着冰渣的冰水一样……
这种情况,当然是因为晒盐坑中的盐卤浓度足够高的缘故——等一切就绪,就可以取这些结晶进行提纯了!
灌注完盐水,杨挺继续挖掘排水沟……
占地近两百个平方的排水沟,可不仅仅是绕着这两百个平方挖一道沟就行的,还得根据可能的水量等等因素进行考量……
所以,整个庇护所附近的排水沟的总长度,杨挺加起来足足要挖过百米!
而且为了更好的排水,杨挺在挖这些排水沟的时候,可不是简单的刨一个沟那么简单,而是挖开了数道深达四十来公分,宽三十多公分的水渠……
不看长度,就算是只看从排水沟里挖出来的那些堆成了山般的泥土,就知道这工作量有多大,杨挺这几天干的,有多辛苦!
好在,已经快要结束了!
杨挺相信,等到今天结束,排水沟应该就能挖完,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了!
中午时分,杨挺照例在太阳晒过来的时候结束了挖掘排水沟的工作,去了糟泥坑和土窑处。
要扣和糟泥坑的周边,已经被平整出了一大片的平地。
到了此处,杨挺二话不说就脱了草鞋,跳进糟泥坑中就是一阵扑腾乱踩,将其中还在熟成的泥土均匀的踩过一遍之后,在其上浇上了一些泉水保持湿度之后,才用阔叶盖好。
然后,杨挺才搬出一块好不容易找到的几十公分大还算平整的石板摆在地上垫稳,拿出之前已经熟成完毕,用阔叶包裹着的泥土放在一边盘腿坐下,咧嘴嘿嘿一笑,心说终于又可以痛痛快快的玩泥巴了……
做陶,有很多种方式,最常见的,当然是用机器带动旋转,以拉坯的方式做陶。
但显然的,杨挺现在根本没有可能玩这种高科技!
他只能选用最原始的方法,盘条,堆垒,纯手工制陶!
打开外层包裹的阔叶,其中的湿泥就跟揉好的面团一般的细腻,一看就透着些胶感,已经不同于一般的泥土,而是可以称之为胶泥了……
这些胶泥,先是再糟泥坑中熟成,然后又在其中加入了在火堆中烧过的熟料,再次熟成后的产品……
加入烧制过一次的熟料,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陶器在烧制的过程中碎裂的现象,能最大程度的提高烧陶时的成功率……
这些问题,杨挺是早就知道的,所以根本不会忽略。
二次熟成之后的胶泥,入手融滑绵软,却又不乏韧性,具有极强的延展性。
先在石板上用大块的胶泥做出一个厚实的底座,杨挺这才一点点的将胶泥搓成细条,盘在底座之上,和底座捏合……
在泥条的上层,用小木棍划出一道道的小齿痕之后,杨挺再次搓出粗细差不多的泥条,和之前的泥条叠加,捏合……
周而复始之后,一个一个肚大口小,二十多公分大小的陶锅,便出现在了杨挺的面前……
按说,杨挺现在最缺的,就是大容器!
这样,无论是去海里打水灌注晒盐池,还是去山谷里打水下来喝或者用,一次就能打更多,不像用椰壳,一趟下来根本没多少——反正他现在所做的这陶罐,绝不比椰壳壶大的了多少,而且还比椰壳壶重!
杨挺当然知道自己现在需要大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