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只坩埚已经完成冷却,正立在院中。
然而待他仔细查看之后不禁大为失望,坩埚内部,尤其是底部分布着不少细小裂纹。
虽然是贴在眼前才能看清的细纹,但苏承羽很清楚在1500度以上的高温烧烤下,这些裂纹的危险性。
他立刻吩咐烧制备用坩埚坯,并一再叮嘱降温速度要慢,延长冷却时间。瓷窑的工匠们也都是行家,苏承羽一说他们便明白要怎么做,拍着胸脯保证下个坩埚一定烧好。
奔忙一天之后,当苏承羽的马车驶到军营门口,只见那块一人多高的乱石已被搬到大门正中央,上面刻着四个苍劲的大字——龙卫新军。正是隆武在密旨上所赐的新军番号。
那石头未经修饰,仍保持着原始质朴的风貌,加上赤红的“龙卫新军”四个字,以及肃立两旁的四名持刀侍卫,一股雄壮、威武之气扑面而来。
新军的军营总算有点味道了!
石霖正焦急地在营门口来回转悠,见苏承羽回来连忙迎了上来,“爷,天兴府来人了!在您将营里等了大半天。”d9 8.09
苏承羽忙朝自己的新营房快步走去。
沿途,石霖又向他汇报了募兵的情况。
总的来说不太顺利,这五六天时间只募到不足二十人。不过这也未出苏承羽所料。
明代的卫所兵制极为死板,导致逃兵人数屡破新高。朝廷不得已,只能把乱七八糟的人都塞进军队,主要就是重囚犯。当兵在那时人们心中就是豪猪贱狗之辈才做的勾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在明代是普遍共识。
所以只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谁也不愿当兵。而那些真的难以过活之人,早就被杨廷麟杨部堂给招去了。
对此苏承羽倒不是很担心,等皇帝回复了他的的秘奏之后,他自有手段解决。
苏承羽的新将营已经建好,是一座土木结构的两室小屋。他刚推门进去,里面早就等得望眼欲穿的一个人噌地从椅子上跳起来,正是上次为隆武传密旨的中年太监,看来应该是皇帝的心腹。
那太监凑过来急道:“殿下,您可算回来了!圣上吩咐咱家一定要将密旨亲手交给您,咱家从早上便来了……”
“有劳公公。”苏承羽取出一锭银子,不动声色地递了过去。隆武身边的人,能结交的还是投资点的好。
中年太监笑逐颜开地收好银子,将蜡封的密旨交给苏承羽,“咱家还要向圣上复命。”说完便匆匆离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