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元年正月初一。
锦州以南五十多里的笔架山山脚下。
此地已经出了木轨道辐射范围,不过在大明工匠加班加点地修建之下,估计再有半个月木轨道就能接到这里。
天色将暗,明军大营中已升起炊烟来。
刚开完参谋司会议的众将三三两两从中军大帐中走出,忽闻杂乱的脚步声渐近,似有大队人马赶至。
李定国举目望去,最先看到的队伍前面的旌旗上写着“倭一”,正是桦山久守的倭军一营。
他想起前几日有人提起过有倭兵来参战之事,不由笑道:“这些倭兵怎的又矮又瘦?”
旁侧邓山也看了一眼,接道:“我在莱州港时见过他们,比这还瘦。近些天来却还吃胖了些。”
李定国摇头道:“如此孱弱,上了战场怕也无用。”
“李将军有所不知,倭人虽瘦弱,不过却有股狠劲,擅搏命,聊胜于无吧。”
“有我数万大明野战军在,虏贼不过土鸡瓦狗一般,却不知圣上为何要调倭人来辽东,凭得浪费粮草。”
邓山也摇了摇头。
二人是无法理解朱琳渼的想法——调日本兵参战,压根就没多指望他们的战斗力,主要却是为了形成大明调动、指挥日本军力的先例,并逐渐形成惯例,为日后在日本设立殖民地打好基础。
当然,这些倭兵多少也是能打些仗的,总比朝鲜兵好得多。此外,倭兵不是自己人,死了也不心疼,哪怕因他们参战能减少一个明军士兵的伤亡,那也是值得的。
随后又有打着“朝闵”旗号的队伍走过。
“二哥,这是朝鲜兵吧?”刘文秀凑上来道,“哎呦,人还不少,怕有两三千人。”
邓山接道:“看旗号,应该是李倧的人,闵承孝为将,好像来了两千五百兵。”
李定国在朝中没有根基,消息也不甚灵通,当下疑道:“我听说朝鲜李倧和李瑛正各自拥兵争夺王位,为何能抽调这么多人前来辽东?”
邓山笑道:“李将军有所不知,那李倧近来病重,眼见就要不敌李瑛了。”
刘文秀更是奇怪,“既式微,岂不更应固守不出,怎还分兵?”
邓山道:“李倧这是在孤注一掷。刘将军想啊,若是他援兵辽东之际,李瑛却发兵攻他,岂非是在拆大明的台?
“李倧就是要依仗驻朝的忠贞营三千人马护身。他在辽东越是尽力,李瑛越是不敢擅动。”
他说得丝毫不差,李倧得金尚贤献计,将最为精锐的禁军都派来了辽东,正是为了讨好大明。他原本是打算派四千人马的,后来因粮饷紧张,这才减至两千五百人。
而另一边的李瑛见状,心知不能在此时动手,又不愿李倧一方示好大明,只得也派了千余人来辽东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