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各房所得:大房三亩良田,二房四亩良田,三房四亩良田。大房两亩荒地,二房一亩荒地,三房一亩荒地。菜地三房各分一处。鸡大房六只,二房六只,三房五只。三头猪各房分一头。粮仓里的粮食,麦子留给阮老头夫妻俩,剩下的粮食三房对半分,其余的琐碎也是同样,留份给阮老头夫妻俩,三房人商量着拿什么。重点是钱:三房人各得三两银,再加两百文,剩下的就留在阮老头手里。
分家分得有公平合理,二房仗着脸皮厚,占了好几个小便宜,大房和三房见有外人在,没太过分的就随了他们。反正最高兴的还是终于把家给分了!
分家不是个容易事,特别的讲究相当的耗时间,等事情全部处理好,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时辰,眼看就要到傍晚,阮老头留村长他们吃饭,村长几人摆摆手推了,既然事情办妥,他们也该各回各家了。离开时,阮老头各送了个封红。
送着客人离开后,阮老头站在屋檐下,看着院子里的众人。“你们手里头也没什么余钱,就先在这里信着,等手头宽松些,想搬出去住也行,想一直伍在这里也行,都随你们,往后家里的琐碎就由三个儿媳轮着来拾掇,饭菜不用你们张罗。家也分了,往后都好好过日子,我们俩万事都操心,想要个啥缺个啥就只管寻你们三兄弟,别给我胡咧咧,我是老了,身子骨还硬朗着呢,敢推三推四的给我摆脸儿,老子照样揍!”
阮文丰明显的感觉到,老爹这话是冲着他们二房来说的,他心惊肉跳的缩了缩肩膀。
临近傍晚,阮刘氏笑着过来了东厢。“初秀娘,咱们俩家先合一处张罗饭菜怎么样?”家里就一个厨房,便是要分开,也不太方便。
“我正想说这事呢。”阮永氏也是这么想的。大房和三房合一块张罗饭菜,就暂时不用花钱添锅碗瓢盆。“我明儿想回趟娘家,把这事跟爹娘说说,也让他们高兴高兴,这么多年,总算是盼来了。”
阮刘氏眉开眼笑的接道。“我也准备明天带着一家子回趟娘家,都好几年没有一家子回趟娘家了,等从娘家回来后,就让兴业夫妻俩带着小明志也回趟于家,住上个一宿两宿的,兴业媳妇嫁来阮家后,还没在娘家过夜呢,也难为她了。”
“大嫂,既然分了家,业浩的婚事得开始寻摸着罢,钱不够我这里还有些,你先拿去用着,十八了,该成亲了。”阮永氏性子温顺老实,这些年大嫂待她的好她都记着,有个甚能帮上的,她就一直记着。
说起这事,阮刘氏沉默了下。“我是这么想的,琢磨着今年多攒点钱,再从娘家借点儿,找个合适的地,搭建个屋出来,也显敞亮些,业浩真成了亲,一家子住着也不会拥挤。”她可不想住在这里,担心婆婆缓过劲来后,又起什么幺蛾子来。
“我和文丰也寻思着,明年搬出这里呢,新屋建在哪里还没个话,就想着看阿阳俩口子要不要搬出山,如果他们愿意,俩家人挨近点也好有个照应。”阮永氏一直有点忧心,小俩口上面没有长辈支应着,有时候真挺不方便的。
阮刘氏想也没想的就接了句。“那咱们三家把位置都选近点怎么样?”
“好啊好啊。”阮永氏连连点头。
妯娌俩兴奋的说起攒钱这事,趁着现在地里的活不多,文善兄弟俩可以继续去镇上找点短工,留着几个孩子看着地里就行。她们妯娌俩拾掇好家里的琐碎,可以接点绣活,这和以前完全不相同,现在的她们呀,累点苦点都是高兴的是幸福的,就盼着经过多番努力,日子能够越来越好。
☆、第27章
今天在山里采了半篮子香椿芽,阮初秀边择着菜,边细细叨叨的和曲阳唠家常。“家里还剩两个野鸡蛋,炒盘香椿鸡蛋,添道红烧鱼做荤,竹笋炒香椿,或者用竹笋做蘑菇三鲜汤?”
“蘑菇三鲜汤,多出来的香椿明天中午炒竹笋。”曲阳知她爱喝汤,总喜欢饭前喝碗汤再吃饭。
阮初秀似是清楚他心里的想法般,侧头冲着他露出个灿烂的笑容。“中午炖的百合鸡汤还剩了些,一会蘑菇三鲜汤就少做点,明天咱们去趟镇里罢,买点猪骨回来炖汤。”
“下午去。”今天在山里逛,并没有打猎,既然要进镇,曲阳想明天上午去打两只猎物换点钱用。
“可以。”择好香椿,阮初秀起身拎了只竹笋慢慢剥着。“阿阳哥,咱们养几只鸡罢?吃鸡蛋方便些。”
曲阳点点头,又想着媳妇在低头剥竹笋看不见,便应了个鼻音,顿了下,添了句。“明天我就搭个鸡圈出来。”
夫妻俩有一搭没搭的说着话,成亲虽短不足十日,可能是被阮初秀这个话痨影响着,曲阳渐渐地也话多了些。阮初秀意识到他的改变,并没有叽叽喳喳的透露出来,只言语举止间,越发的亲昵,平日里更加努力的带动着他说话,使俩人的感情越来越好。
见菜已择好,曲阳起身进厨房拎了半桶水出来,桶上盖着只小巧的竹编圆形笸箩,搁到了媳妇的身边。阮初秀拿着瓢往木盆里添了几瓢水,洗好的菜就搁在笸箩里,来回清洗两遍,她端着笸箩进了厨房,曲阳拎着木桶和木盆跟在她身后。
阮初秀切菜时,曲阳就坐在灶口,傍晚正是倦鸟归巢时,鸟叫声此起彼伏,太阳将将要落山,黄昏里的山林,格外显柔和。
“野鸡蛋个头好小。”阮初秀一只手完全可以握住两个野鸡蛋。“不过,比家养的鸡蛋要好吃些,阿阳哥你觉的呢?”
“更鲜。”回话的同时,曲阳暗暗想着,明天得注意,看能不能再摸几个野鸡蛋回来。
“阿阳哥,生火罢。”
正好是太阳落山时,晚风起,夹着微微的寒意,天光倒是足。
阮初秀自橱柜里端出油盐酱油等,这年代还没有味精,更别提鸡精,她在镇里买了虾皮自个制了点味精,炒菜煮汤时用来提鲜,因着不好保存,她只制了一点点,反正离镇里近,来回也方便。
曲阳抓了把易燃的干草,点了火,放了把细柴在上面,等火势起来后,再搁几根柴木架着,锅很快就热了起来,阮初秀往里倒了点油。“阿阳哥你有没有觉的,猪油炒出来的菜更香?”
“对。”曲阳往灶台看了眼。“明天进镇买几斤肥肉来炼油。”
“油渣子也好吃。”阮初秀想起件事,又道。“也不能经常吃猪油炒的菜,隔三差五的和豆油换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