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祭完龙王以后,把船重新划到岸边,喊老头儿他们上船,就在这时候,那几个抬棺材的人不干了,死活不肯上船。
原来这些人是老头儿在小毛庄花钱找来的“杠子工”。这儿管打墓坑的叫“土工”,管抬寿方的叫“杠子工”,寿方也就是棺材。
抬杠这个词儿,就出自这些抬寿方的杠子工,这些人没有啥严格限定,人人都可以做,只要年轻有力气就行,也有些好讲究的人家儿,喜欢找那些经常抬棺材、有经验的老杠子工,这些人抬起棺材来四平八稳,棺材里的死者不至于被颠移位。
老头儿从小毛庄请来的这几个杠子工,年龄偏大,一看就是老手儿,不过他们也是从小在河边上长大的,黄河里这些道道儿,他们懂的不比刘义少,也知道河上走棺材犯了龙王爷大忌,搞不好就是船毁人亡,他们谁也愿意为了几吊钱搭上一条性命。
老头儿磨皮嘴皮子好说歹说,几个人就是不上船,最后老头儿没办法,把几个人的工钱付了,抹着眼泪上了船。
有个年纪大点的杠子工临走时还劝刘义,年轻人别那样毛乍乍的,触龙王爷霉头的钱么好拿,弄不好命都搭给鱼鳖了。刘义憨憨一笑说,么事,俺家和龙王爷是亲戚。
刘义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没底,要不是看老头儿可伶,给的价钱也高,他决计不会冒这种风险。
老头儿上船了以后,抱着棺材一直哭个不停,刘义看着于心不忍,就劝了他几句。这一来二去的,又浪费掉不少时间,天色更黑了,整个河面上看上去黑黢黢的,像个无底洞似的。
刘义仗着年轻气盛,加上对这一带水域比较熟识,就这样载着老头儿和一口大棺材,摸黑朝河对岸划去。
一开始也没啥事儿,风平浪静的,就是有点黑,视线太不好,船速也没白天那么快。可等船到了河中央,怪事来了,首先水里噼里啪啦一通乱响,整个河面像煮沸的开水一样。
这种事倒也常见,刘义过去也遇上过,如果是在白天,只要听到这种声音,就可以看到有大量鱼群在河中央聚集,对过往船只无害。这里管这种现象叫“龙王点兵”,言说龙王爷要和某某水怪开战,在河里招兵买马。这种鱼群大量聚集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过,但是至今没人能解释清楚这是为什么,或许,真的是龙王爷在点兵吧。
听到水声,刘义知道是龙王点兵,因为它们对船只无害,也就没太在意。可是,等又划了一阵以后,出现了更怪的事情,从那口大棺材里传出了手挠棺材板的声音,嗞啦嗞啦的,声音在漆黑的河面上传出去老远,听得人头皮发麻。
抓挠声与这时河里噼里啪啦的水声,分庭抗礼,好像棺材里的死尸要跳将出来和水里的龙王爷开战似的。
刘义登时吓得面如土灰,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洇了出来。
老头儿当时一直蹲在棺材旁抽噎着,听到棺材里有挠棺材板的声音,也吓坏了,也不敢再哭了,踉踉跄跄跑到船尾,缩在了刘义的脚边,浑身直哆嗦。
刘义自己这时候还想充大个儿,想开口安慰老头儿几句,可是等他一张嘴,发现自己的上下牙碰个不停,舌头根儿都是硬的,根本就没法儿说话。
最后他把心一横牙一咬,卯足劲儿舍命划起了船桨,此刻虽然害怕,但刘义尚未失去理智,他知道,只要把船靠了岸,自己和老头儿就有活命的机会。
眼前一片漆黑,耳朵眼儿里除了水声就是抓挠声,怕人的要命,刘义这时候也顾不得想其他的,使出浑身最大力气玩儿了命摇桨。
也不知道把船划了多久,最后正前方隐约出现几点昏弱灯光,应该是河岸边一个村落里传来的。
看着远处针鼻儿大小的灯光,刘义心里轻松了一些,感觉就快到岸边了,刚要松口气,就在这个时候,蹲在刘义脚边打哆嗦的老头儿,惊慌失措大叫起来,“福爷,福爷,船……船漏水咧。”
刘义一听,大惊失色,一直只顾着划船了,没注意船上的情况,赶忙低头一看,这时候他才发现船里的水已经洇湿了他的鞋底,往船舱里一看,水都能末过脚脖子了。
刘义心里明白,船在这时候漏水决计不是偶然,这是龙王爷不赏脸呀,他忙对老头儿喊道:“大爷,舱里有木盆,你拿木盆把水舀河里,等到了岸头,咱就不怕了。”
刘义话音刚落,那口棺材里的抓挠声愈发急促起来,好像里面的玩意儿对刘义这话很不满意,想破棺而出,而这时候河里的河水也有了动作,跟涨了潮似的,一浪接着一浪,此起彼伏,导致蓬船就像风浪里的一叶扁舟,忽起忽落颠沛在浪尖之上。
刘义在黄河上摆渡五六年了,像今天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说心里不害怕那是假的,他这时候后悔死了,后悔自己接了老头这单生意。
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潜能爆发的现象,老头儿和刘义两个,这时候可能就有点潜能爆发的意思,为了活命,他们也不知道啥叫害怕了。刘义迎着风浪嘴里给自己喊着号儿,吼嘿吼嘿吼嘿,一是给自己壮胆儿,二是让自己发力均匀,不至于乱了摇桨的节奏。老头儿这时候跑进船舱找到木盆,一盆盆不停从船舱里往外舀水。
在两人的同心协力之下,船又向前行驶了一段,河岸上的灯光由针鼻儿变成了绿豆大小,眼看离岸头越来越近了。
刘义这时候本以为可以渡过一劫,但他没想到船舱里进水的速度越来越快,一开始老头儿还能勉强应付,到最后舀一盆进三盆,入不敷出。
在接下来的一顿饭功夫,蓬船被河水彻底给淹没了,眼看就到岸边了,竟然在这节骨眼上功亏一篑,刘义又急又气又后悔,但是眼下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保命才是最要紧,他赶忙招呼老头儿一声,直接弃船钻进了河里。
老头儿这时候有点傻眼了,船身已经彻底看不到了,河水末到了他腰眼儿的位置,只有他儿子那口棺材的棺材顶和船篷还在水面上露着,不过也撑不了多久了。
老头儿扔掉手里的木盆,哆哆嗦嗦爬上棺材顶,然后趴在棺材顶上喊起了救命。原来老头不但不是本地人,还是个不会水的旱鸭子。
这时候刘义已经游出去老远,眼看就快到河岸边了,但他没想到老头不会水,听到老头儿呼救,回头看了一眼,就见老头儿趴在棺材盖上顺水朝下游漂去。
刘义不忍心丢下他不管,仗着自己水性好,一咬牙,一个猛子顺水追了过去。当时刘义才二十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加上顺水游泳,很快撵上了棺材。等到了棺材跟前,他发现那棺材底下全是鱼,多的不可计数,看着都让人头皮发紧。
按道理说,这种实芯棺材扔进河里是浮不起来的,加上棺材顶还有个老头儿压着,早该沉了,竟是这些鱼硬生生把棺材托在了水面上,而且那些鱼都像疯了似的,用嘴猛啃棺材板,咝啦作响,声音极其瘆人。刘义这时候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先前棺材里的抓挠声,其实是鱼群啃棺材板发出的,咋一听很像手挠棺材板的声音。
鱼群为啥要啃棺材板呢,刘义认为,这是龙王爷不高兴了,指派它们这么做的,自己那条蓬船肯定也是被这些鱼群啃漏的。
刘义驱赶开鱼群来到棺材近前,他想把老头从棺材上拉下来,这次沉船就因为这口倒霉的棺材,老头儿要是还抱着它,龙王爷指定连他一起沉进河里,到时候就是神仙下凡也救不得老头儿的命了。
就在刘义刚要伸手拉老头儿的时候,棺材底下的鱼群发生了突变,好像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似的,霎时间,没头没脑的四散乱窜,把刘义身上撞的生疼,而且鱼群蜂拥着把他冲离了棺材附近。
等刘义在水里稳住身子,鱼群已经散开,只有零星的散鱼还四下在逃窜,他自己被鱼群冲离棺材五六米远,而且棺材这时候还在顺水往下游漂,刘义就想再游过去救老头儿。
可就在这个时候,棺材底下发出“轰隆”一声巨响,就像棺材撞上了*似的,整个儿棺材连同上面的老头儿,一下子窜离水面两丈多高,极其吓人。与此同时,刘义清清楚楚看到棺材底下有条黑乎乎的大鱼影,跟座小山似的,可比他那条蓬船大多了,棺材正是被它一脑袋顶飞的。
刘义见状顿时吓得脸色煞白,就想转身逃命,可是这时候一想到那可怜的老头儿,觉得就这么丢下老头儿不管,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于是颤着声音冲老头儿喊了一声,“大爷,龙……龙王爷来了,丢开寿方吧……”
刘义冒险喊出的这一嗓子,也不知道老头儿听见没有,不过老头儿和棺材落水以后确实分开了,棺材大头朝下竖着扎进了水里,老头儿则跌在了距离刘义较近的一片水域里,在水里扑腾几下以后就没了动静。
刘义见状仗着胆子游了过去,所幸“龙王爷”的目标不是他们,这时已经追着那口大棺材往下游去了。
刘义潜进水里摸到老头儿,从后面单手托住他的腋窝,把老头儿的脑袋从水里露了出来。老头儿这时连呛带吓,任由刘义托着,跟傻了似的。
不远处,“龙王爷”还在一下下顶着棺材,轰隆轰隆的声音虽说越来越远,但还是极其怕人。对刘义而言,此时此刻,就像一场噩梦一样。
刘义没胆子泡在水里看这些,还好距离河岸边已经不远,仗着一身好水性,架起老头儿单手朝岸边游去。
等刘义游到河岸,背着老头儿上了岸以后,几乎累虚脱了,一脑袋扎在河岸上的苇子里,差点没昏死过去,这时候加上没了蓬船,整个人从里到外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老头儿这时还好些,只是呛了几口水、受了点惊吓,没过多久便缓过劲儿来。
不过,这老头儿一缓过劲儿来,第一件事就是哭,佝偻着身子瘫坐在苇子里对着河面嚎啕大哭。
刘义这时仰面朝天躺在苇子里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听老头儿哭,他也想哭,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船没了,以后还拿什么糊口呢?
两个人就这么一个哭着,一个躺着。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从远处隐约传来打更的声音,一长两短。
“梆——梆!梆!三更天咧,防火防盗……梆——梆!梆!三更天咧,防火防盗……”
老头儿这时候已经哭累了,坐在那里看着河面唉声叹气,估计是在想他儿子的棺材。刘义也从地上坐起来看着河面发呆,可能是在心疼他的蓬船,导致气氛十分沉闷。
打更声传来,老头儿来了点精神,从苇子里站了起来。因为个儿小,踮起脚也看不到苇子外面的情况,就问刘义,“福公,这外头是不是三王庄?”
刘义连看都没看,回答说:“是,就是三王庄。”
老头又说:“这儿要是三王庄,这个打更勒,跟俺还是远房表亲咧,福公,咱到他家坐坐吧。”老头儿说着,往自己身上摸了摸,又说:“俺勒钱袋子叫水冲跑咧,到了他家,俺跟他借点钱,把你的船钱清咧,俺孩儿没咧,你勒船也没咧,你救了俺一条命,俺得报答你。”
刘义叹了口气说:“报答啥呀,不用报答,这是俺滴命。”
在老头儿的劝说下,刘义跟着老头儿出了苇子荡,来到了三王庄,在三王庄村头哪里遇上了那个打更人。
老头儿没说瞎话,这个打更人真是他远房表哥,也是个老头儿,人长得又黑又瘦,看年龄能有六十岁出头,下巴上留着一撮花白山羊胡,看上去很普通的一个老头儿,不过他的精神头很足,两眼冒光。
俩老头儿一见面还挺亲热,问长问短。
打更人把刘义他们两个带回了家,三个人相互做了一番介绍。
刘义这才知道,死了儿子的这个小老头儿姓董,名有财,开封人,家里有间不大的店铺,算是有些家底。他听说儿子出事以后,就让伙计照看着店铺,自己出来找儿子了,原本想花些钱给儿子打点打点,不成想等他赶到卫辉府的时候,他儿子已经给砍了头,只好花了些钱,把儿子尸体买了出来。
这个打更人姓李,名守道,单身一人,用咱现在的话说,就是个老光棍儿。
在古时候,打更算是份高尚的职业,打更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巫术,一开始主要用于辟邪驱鬼,而且只有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打更,现在很多的文学作品里还保留着打更驱鬼的说法。
打更老头儿李守道是李凌天的祖爷爷,也是李正国爷爷的父亲,在当时看并不算富裕,不过家里吃的东西不少。这天晚些时候,有人给他送来一只正宗的滑县道口烧鸡,他正准备打完三更回家喝酒吃鸡。
这不,刚好给刘义和董有财他们两个赶上了,李守道把小屋里的油灯拨亮,拿出烧鸡和老酒,三个人吃喝上了。
几杯老酒下肚,董有财有点酒入愁肠,抹着眼泪儿又哭上了。
李守道一问他咋回事儿,老头儿絮絮叨叨前后说了经过。
打更人李守道听完叹了口气,从身上拔出一杆大烟袋,一边吧唧吧唧抽着烟草,一边劝董有财,“俺说老表弟呀,甭哭咧,常言说的好,人死不能复生,再说眼下这年月儿,人活着不容易呀,要是依着你老哥我看呐,死了比活着强……”李守道说到这儿,狠狠抽了口烟,沉吟了一会儿,又说:“你不就是想你儿的鬼魂回家嘛,这事儿好办。”
董有财一听,立刻停止抽泣,站起身哆哆嗦嗦抓住李守道的手,“老表哥,你说的是真的?俺儿还能跟俺回家?”
李守道吐出嘴里的烟说:“肉身是回不去咧,你老哥我能把魂儿给他招回来,老弟你带着大侄儿的魂回家,也是一样咧。”
董有财一听,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双腿一软,就要给李守道下跪。李守道把眉毛一立,吼道:“老表弟,你这是干嘛,赶紧起来!”
这李守道可能因为常年打更的缘故,嗓门不比刘义小,一嗓子下去,吼的董有财打了个哆嗦,一屁股又坐回了凳子上。
李守道这时候把目光转向了刘义,朝刘义笑了笑说:“小哥儿够胆识,有义气,不错不错……”
刘义这时候也有点酒入愁肠的味道,听李守道夸自己够胆识有义气,也没啥感觉,低着头叹着气说:“胆识义气有啥用,船没咧,吃饭活计没咧……”
李守道一听,哈哈大笑说:“谁说你么活计咧,你要是愿意,俺送你个活计,你看咋样儿?”
刘义抬起头看了看李守道,虽然老头儿一脸笑意,但看着不像在说诳话,就问他,“啥活计,能挣钱不?”
李守道把头一摇,砸了砸嘴说:“挣钱不多,能糊口,饿不死。”
刘义一听,对李守道说的这活计不太满意,因为刘义不像李守道老光棍一个,家里还有父母、弟弟妹妹,全家人都靠他养活着呢。
就在刘义犹豫之际,李守道抬手指了指自己脚下,又说:“你要是愿意,跪下拜师,我传你个活儿。”